论我国抵押权行使期间的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21-09-22 10:55
抵押权的行使期间就是抵押权人在债务已届清偿期或者出现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通过与抵押人达成协议或者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物,并就其所得价款优先受偿,实现债权的期间。抵押权行使期间设定的理论基础在于:一方面抵押权行使期间本身将抵押权行使与债权行使相捆绑,这有利于保障债权的实现,维护静态交易安全;另一方面抵押权与债权捆绑设定期限,超出行使期限法律将优先保护抵押人权益,解除抵押物的债权束缚,为发挥物的流转效能和新的融资功能扫除障碍。目前,设定抵押权行使期间已经成为共识。我国抵押权行使期间的立法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先是有担保法的原则规定,到担保法解释第12条的规定,最后到物权法第202条“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的规定。《物权法》的该规定解决了诉讼时效与抵押权行使期间的有效衔接问题。但是,《物权法》在抵押权行使期间立法完善的道路上尚未走远,新的问题又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抵押权人利益优先的理念导致权利失衡;立法中所展现出来的在抵押权人与抵押人的利益衡量中,抵押权人的利益保护(或者说债权)始终处于极其优越地位,...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抵押权行使期间概述——从理论阐释入手
2.1 抵押权行使期间的内涵
2.1.1 抵押权
2.1.2 抵押权行使
2.1.3 抵押权的行使期间
2.2 设定抵押权行使期间的理论基础
2.2.1 抵押权的初始功能——确保债权实现
2.2.2 抵押权附随性的缓和——保全债权到投资融资的必然转变
2.2.3 抵押权行使期间的设定——抵押权原始功能与附随性缓和理论的协调
2.3 我国抵押权行使期间的立法沿革及现状
2.3.1 《担保法》的相关规定
2.3.2 《担保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2.3.3 《物权法》第 202 条之立法现状
第3章 我国抵押权行使期间立法的缺陷——以案例导入分析
3.1 抵押权人利益优先的理念导致权利失衡
3.1.1 抵押权人利益优先的立法导向
3.1.2 抵押权利益优先背后的司法怪相
3.1.3 司法怪相背后的权利失衡
3.2 诉讼时效与行使期间挂钩导致解释纷争
3.2.1 诉讼时效与行使期间挂钩的合理性与否
3.2.2 对“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的理解
3.3 约定无效主义导致附随性缓和困境
3.3.1 约定无效主义是对抵押权附随性理论的僵化理解
3.3.2 约定无效主义是抵押权制度功能的不合理压制
第4章 我国抵押权行使期间立法完善——以利益衡平为视角
4.1 允许约定抵押权行使期间
4.1.1 可以约定是原则
4.1.2 约定期限的限制
4.1.3 没有约定的处理
4.2 超过抵押权行使期间抵押权即消灭
4.2.1 抵押权因期间而消灭
4.2.2 抵押权因期间消灭后的履行行为的效力
4.3 抵押权人附随义务的履行
4.3.1 应当履行附随义务
4.3.2 附随义务的履行方式
4.3.3 赋予抵押人相应的请求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抵押期间的立法价值与法律效力[J]. 孙超.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1)
[2]担保物权的行使期间研究——以《物权法》第202条为分析对象[J]. 高圣平.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01)
[3]抵押权的行使期间研究[J]. 高圣平. 南都学坛. 2008(06)
[4]论担保物权的时效[J]. 郭子光. 福建金融. 2007(12)
[5]论担保物权的实行期间[J]. 孙鹏. 现代法学. 2007(06)
[6]论抵押期限制度[J]. 车辉,蒋新华. 法律适用. 2005(11)
[7]土地债务制度上的抽象构造技术[J]. 王洪亮. 比较法研究. 2005(04)
[8]抵押期限问题简论[J]. 管荣.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02)
[9]论我国抵押期间制度[J]. 彭熙海,吴波. 律师世界. 2003(04)
[10]论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J]. 李秦川,张涛.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2)
硕士论文
[1]主债权诉讼时效届满时担保物权的效力探讨[D]. 杨梅.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论抵押权的行使期间[D]. 赵永芝.山东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03643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抵押权行使期间概述——从理论阐释入手
2.1 抵押权行使期间的内涵
2.1.1 抵押权
2.1.2 抵押权行使
2.1.3 抵押权的行使期间
2.2 设定抵押权行使期间的理论基础
2.2.1 抵押权的初始功能——确保债权实现
2.2.2 抵押权附随性的缓和——保全债权到投资融资的必然转变
2.2.3 抵押权行使期间的设定——抵押权原始功能与附随性缓和理论的协调
2.3 我国抵押权行使期间的立法沿革及现状
2.3.1 《担保法》的相关规定
2.3.2 《担保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2.3.3 《物权法》第 202 条之立法现状
第3章 我国抵押权行使期间立法的缺陷——以案例导入分析
3.1 抵押权人利益优先的理念导致权利失衡
3.1.1 抵押权人利益优先的立法导向
3.1.2 抵押权利益优先背后的司法怪相
3.1.3 司法怪相背后的权利失衡
3.2 诉讼时效与行使期间挂钩导致解释纷争
3.2.1 诉讼时效与行使期间挂钩的合理性与否
3.2.2 对“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的理解
3.3 约定无效主义导致附随性缓和困境
3.3.1 约定无效主义是对抵押权附随性理论的僵化理解
3.3.2 约定无效主义是抵押权制度功能的不合理压制
第4章 我国抵押权行使期间立法完善——以利益衡平为视角
4.1 允许约定抵押权行使期间
4.1.1 可以约定是原则
4.1.2 约定期限的限制
4.1.3 没有约定的处理
4.2 超过抵押权行使期间抵押权即消灭
4.2.1 抵押权因期间而消灭
4.2.2 抵押权因期间消灭后的履行行为的效力
4.3 抵押权人附随义务的履行
4.3.1 应当履行附随义务
4.3.2 附随义务的履行方式
4.3.3 赋予抵押人相应的请求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抵押期间的立法价值与法律效力[J]. 孙超.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1)
[2]担保物权的行使期间研究——以《物权法》第202条为分析对象[J]. 高圣平.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01)
[3]抵押权的行使期间研究[J]. 高圣平. 南都学坛. 2008(06)
[4]论担保物权的时效[J]. 郭子光. 福建金融. 2007(12)
[5]论担保物权的实行期间[J]. 孙鹏. 现代法学. 2007(06)
[6]论抵押期限制度[J]. 车辉,蒋新华. 法律适用. 2005(11)
[7]土地债务制度上的抽象构造技术[J]. 王洪亮. 比较法研究. 2005(04)
[8]抵押期限问题简论[J]. 管荣.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02)
[9]论我国抵押期间制度[J]. 彭熙海,吴波. 律师世界. 2003(04)
[10]论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J]. 李秦川,张涛.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2)
硕士论文
[1]主债权诉讼时效届满时担保物权的效力探讨[D]. 杨梅.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论抵押权的行使期间[D]. 赵永芝.山东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03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0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