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视角的中国社团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07:1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扩大,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已经初步形成并正在不断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在这一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作为市民社会的组织形式和中坚力量的社团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里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是,中国社团却正在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困境,极大的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和长足进步,以及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发展进程中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其中来自外部的法律困境是中国社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为紧迫的问题,只有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现行社团立法,才能推动中国社团进一步摆脱其他困境,获得新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文以市民社会理论为依据,以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为指导,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为背景,围绕社团、市民社会、民法和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展开论述。在市民社会理论框架下,结社自由的结果是形成社团,社团是市民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载体,是建设和发展市民社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而市民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 研究现状综述
(二)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评析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内容
第一章 市民社会视角的社团立法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本文对社团的界定
一、社团的概念
二、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三、社团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市民社会理论概述
一、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法律观
二、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法律观
三、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法律观
第三节 市民社会理论对中国市民社会及民法的影响
一、市民社会理论对发展中国市民社会的影响
二、民法是市民社会的一般私法
三、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其民法领域的拓展
第四节 市民社会中的结社自由及其界限
一、市民社会与结社自由
二、结社自由的界限
三、结社自由的法治化与社团立法
第二章 国外社团及其立法发展经验
第一节 德国社团及其立法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德国社团发展历史演进
二、德国社团立法现状
第二节 日本社团及其立法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日本社团发展历史演进
二、日本社团立法现状
第三节 英国社团及其立法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英国社团发展历史演进
二、英国社团立法现状
第四节 美国社团及其立法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美国社团发展历史演进
二、美国社团立法现状
第五节 国外社团及其立法发展经验的启示
一、国外社团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国外社团立法的主要经验
第三章 中国社团及其立法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中国社团发展历史演进
一、新中国成立前社团发展简史与特点
二、新中国成立后社团发展历史与现状
三、新中国成立后社团发展特点
四、新中国社团在促进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新中国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中国社团立法现状
一、立法框架
二、法律形式
三、设立模式
四、治理结构
五、筹资模式和营利禁止
第三节 中国现行社团立法检讨
一、中国现行社团立法的不足
二、社团立法不足对中国社团及市民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完善中国社团立法的总体思路
一、转变立法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通过制定民法典明确社团的民事主体地位
三、抓紧制定社团法
四、建立健全配套法律法规
第四章 中国社团在民法典中的民事主体地位
第一节 民法典草案及学者建议稿之民事主体制度评析
第二节 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资格及其立法模式
一、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资格
二、非法人组织的立法模式
第三节 社团在民法典的民事主体制度框架中的基本定位
第五章 中国社团法的若干立法思考
第一节 总体设想
一、立法目标
二、社团法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 立法模式、名称及基本内容
一、立法模式、名称
二、社团法的一般规定
三、社团法的内容概要
第三节 关于社团法中若干法律问题的具体思考
一、社团的设立模式及条件
二、会员资格的取得和丧失
三、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四、治理结构
五、财产关系
六、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结论
一、基本观点
二、创新
参考文献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国:结社之国[J]. 多利斯·雷兰克. 中国改革. 2005(11)
[2]历史上的民间组织与中国“社会”分析[J]. 贾西津.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5(03)
[3]欧盟国家的社团立法:一个初步的介绍[J]. 刘培峰. 环球法律评论. 2004(03)
[4]论非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J]. 尹田. 现代法学. 2003(05)
[5]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J]. 高丙中.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2)
本文编号:3405275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 研究现状综述
(二)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评析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内容
第一章 市民社会视角的社团立法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本文对社团的界定
一、社团的概念
二、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三、社团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市民社会理论概述
一、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法律观
二、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法律观
三、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法律观
第三节 市民社会理论对中国市民社会及民法的影响
一、市民社会理论对发展中国市民社会的影响
二、民法是市民社会的一般私法
三、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其民法领域的拓展
第四节 市民社会中的结社自由及其界限
一、市民社会与结社自由
二、结社自由的界限
三、结社自由的法治化与社团立法
第二章 国外社团及其立法发展经验
第一节 德国社团及其立法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德国社团发展历史演进
二、德国社团立法现状
第二节 日本社团及其立法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日本社团发展历史演进
二、日本社团立法现状
第三节 英国社团及其立法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英国社团发展历史演进
二、英国社团立法现状
第四节 美国社团及其立法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美国社团发展历史演进
二、美国社团立法现状
第五节 国外社团及其立法发展经验的启示
一、国外社团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国外社团立法的主要经验
第三章 中国社团及其立法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中国社团发展历史演进
一、新中国成立前社团发展简史与特点
二、新中国成立后社团发展历史与现状
三、新中国成立后社团发展特点
四、新中国社团在促进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新中国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中国社团立法现状
一、立法框架
二、法律形式
三、设立模式
四、治理结构
五、筹资模式和营利禁止
第三节 中国现行社团立法检讨
一、中国现行社团立法的不足
二、社团立法不足对中国社团及市民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完善中国社团立法的总体思路
一、转变立法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通过制定民法典明确社团的民事主体地位
三、抓紧制定社团法
四、建立健全配套法律法规
第四章 中国社团在民法典中的民事主体地位
第一节 民法典草案及学者建议稿之民事主体制度评析
第二节 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资格及其立法模式
一、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资格
二、非法人组织的立法模式
第三节 社团在民法典的民事主体制度框架中的基本定位
第五章 中国社团法的若干立法思考
第一节 总体设想
一、立法目标
二、社团法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 立法模式、名称及基本内容
一、立法模式、名称
二、社团法的一般规定
三、社团法的内容概要
第三节 关于社团法中若干法律问题的具体思考
一、社团的设立模式及条件
二、会员资格的取得和丧失
三、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四、治理结构
五、财产关系
六、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结论
一、基本观点
二、创新
参考文献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国:结社之国[J]. 多利斯·雷兰克. 中国改革. 2005(11)
[2]历史上的民间组织与中国“社会”分析[J]. 贾西津.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5(03)
[3]欧盟国家的社团立法:一个初步的介绍[J]. 刘培峰. 环球法律评论. 2004(03)
[4]论非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J]. 尹田. 现代法学. 2003(05)
[5]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J]. 高丙中.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2)
本文编号:3405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0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