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24-01-29 22:33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最能体现人权保障功能的一项制度,然而在当下的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实施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是立法的不完善和执法的缺失,因此,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入手,分别从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主要内容、历史沿革及发展和价值分析三个方面对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第二部分介绍了英美的保释制度,并将保释制度与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在性质、适用范围、决定机关、适用方式、监督机制以及律师作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以此探求一些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有益的启示。 第三部分探寻我国当下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上的不足和实践中的问题,并对缺陷进行分析,归结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缺陷主要有:首先,传统刑事诉讼理念的制约;其次,立法技术不够先进,对法律的具体执行缺乏关注;再次,刑事侦查技术不够先进,司法人员素质不高;最后,外部环境制约取保候审的适用。 第四部分主要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提出合理的建议。此部分首先从取保候审的改进意义谈起,然后从确立人权保障理念、坚持无罪推定原则以及建立审前羁押的适度控制原则三方面对取保候审的基本理念进行总体性...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论文研究方法
2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概述
    2.1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主要内容
        2.1.1 取保候审的概念和特征
        2.1.2 取保候审的范围
        2.1.3 取保候审的申请和决定
        2.1.4 取保候审的方式和期限
        2.1.5 取保候审的执行和解除
    2.2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2.2.1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历史沿革
        2.2.2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新发展
    2.3 取保候审制度的价值分析
        2.3.1 取保候审与人权
        2.3.2 取保候审与秩序
        2.3.3 取保候审与公正
        2.3.4 取保候审与效益
3 英美法系国家保释制度与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比较
    3.1 英美保释制度概述
        3.1.1 保释制度的涵义
        3.1.2 英国的保释制度
        3.1.3 美国的保释制度
    3.2 保释制度与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比较
        3.2.1 性质上的差异
        3.2.2 理论基础不同
        3.2.3 适用范围不同
        3.2.4 决定机关不同
        3.2.5 适用方式不同
        3.2.7 监督机制不同
        3.2.8 律师作用不同
    3.3 保释制度对于改进和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启示
4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缺陷及原因
    4.1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缺陷
        4.1.1 立法上的不足
        4.1.2 实践中的问题
    4.2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缺陷的原因
        4.2.1 传统刑事诉讼理念的制约
        4.2.2 立法技术不够先进对法律的具体执行缺乏关注
        4.2.3 刑事侦查技术不够先进司法人员素质不高
        4.2.4 外部环境制约取保候审的适用
5 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设想
    5.1 改革取保候审制度的意义
        5.1.1 改革取保候审的必要性
        5.1.2 改革取保候审的现实意义
    5.2 转变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理念
        5.2.1 确立人权保障理念
        5.2.2 坚持无罪推定原则
        5.2.3 建立对审前羁押的适度控制原则
    5.3 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具体制度
        5.3.1 扩大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5.3.2 完善保证方式
        5.3.3 明确取保候审的期限和解除的条件
        5.3.4 完善取保候审的程序
        5.3.5 建立取保候审的救济机制加强对取保候审执行的监督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88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888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b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