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赡养”与中国法制的亲情伦理回归
本文关键词:“精神赡养”与中国法制的亲情伦理回归 出处:《法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法制 赡养人 精神慰藉 义务人 赡养义务 空巢家庭 养老模式 家庭成员 现代法制 老龄事业发展
【摘要】:正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公布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精神慰藉"作了具体的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这些规定,被网民们称为"常回家看看"和"精神赡养"法条,认为这是国家将成年别居子女回家看望父母的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定义务了。此事引起了广泛讨论,争议颇多。这些争议基本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精神赡养"义务入律是否有必要?二是该义务入律是否合理正当?三是
[Abstract]:Order No. seventy-second of December 28, 2012 is the chairma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nounced China's Elderly Rights Protection Law > <, the spirit of "comfort" of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family members shall not be ignored in spirit, isolated elderly people", "people living separately from their parents, often to visit or greeting the elderly." these provisions that is called by netizens "go home often" and "spiritual support" law, think this is the national adult children go home to see their parents separation moral requirements up to legal obligation. This caused the extensive discussion of controversial. These disputes focus on three issues: one is whether the "necessary to support the spirit of" obligation into law? Two is the obligation into law is justified is three?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1
【正文快照】: 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公布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精神慰藉”作了具体的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这些规定,被网民们称为“常回家看看”和“精神赡养”法条,认为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礼堂;武芳;;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法制特色的分离与契合——以古代民本法律观向当代人本法律观的转换为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孙莉;“20世纪中国法制变革与前瞻”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法学;1996年05期
3 ;互联网上第一个综合性法制站点——中国法制第一站[J];福建法学;1997年04期
4 ;互联网上第一个综合性法制站点——中国法制第一站[J];福建法学;1998年01期
5 张永根;论中国法制的健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02期
6 辛尚民;;网络挑战中国法制[J];北京观察;2000年05期
7 丁相顺;;晚清赴日法政留学生与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再思考[J];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8 李超,陈敬刚;皇皇巨著 字字珠玑——《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简评[J];政法论坛;2003年01期
9 张举国;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制思考——从法律文化冲突角度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4年03期
10 郝铁川;;当代中国法制的阶段性与超越性——与19世纪英美法制之比较[J];中国法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玉臻;;董必武群众观点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2 张远孝;彭劲荣;;转变审判作风 实现和谐诉讼——从董必武审判作风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3 符启林;罗晋京;;人民司法、司法改革和司法为经济建设服务[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方祥生;“中国法制”研讨会在奥开幕[N];光明日报;2012年
2 上海文史研究馆馆长、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 郝铁川;从死缓看中国法制特色形成的条件[N];法制日报;2014年
3 王松苗;记者解读:中国法制六十年[N];检察日报;2009年
4 邓正来;中国法律主体性的建构者:律师[N];法制日报;2007年
5 记者 曾亮亮 实习记者 张彬;入世以空前之力推动中国法制进步[N];经济参考报;2011年
6 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从吴英案看中国法制[N];贵州民族报;2012年
7 如意;《世纪对话———忆新中国法制奠基人彭真》出版[N];人民日报;2002年
8 田思露 季卫东;季卫东:“法与时转则宜”[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婵;沈家本的法律思想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26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269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