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基于法律行为的商业财产权变动公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6 11:51

  本文关键词:基于法律行为的商业财产权变动公示研究 出处:《政法论丛》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财产 权利变动 法律行为


【摘要】:《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公示方式主要是登记和交付,这些方法对商业财产权变动公示同样适用。但商业财产权公示规则与传统物权公示规则又有所不同,商业财产权变动公示规则要求更加安全、公正和高效。因此,除传统登记和交付公示方式外,还要建立一些适合于商业财产权利变动的公示规则。商业财产权利公示方式除了传统登记、交付外,还应有非典型登记、控制等公示方式。这是既符合传统民法物权变动公示要求,又符合现代商业财产权利变动公示要求的系统规则,它贯彻了私法领域物权变动公示的意思自治,体现了法律行为在物权变动公示规则领域的体系统制地位。
[Abstract]:Registration and delivery are the main forms of real right publicity stipulated in Real right Law. These methods are also applicable to the change of commercial property rights, but the rules of commercial property rights publicit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raditional real right publicity rules. Commercial property rights change public rules require more security,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registration and delivery of publicity.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registration and delivery, there should also be atypical registration. Control and other publicity methods. This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traditional civil law changes in real rights public requirements,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modern commercial property rights change publicity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rules, it has implemented the field of private law real right change public autonomy. It reflects the system controlling position of legal act in the field of public announcement rules of real right change.
【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FX07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0YJC820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2
【正文快照】: 物权发生变动时,会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建立物权变动的公示规则,目的在于使物权变动公开、透明,以保护第三人利益,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现实中,除了极为少数的法定物权外,多数物权的变动都需要公示,否则,物权变动将不发生法律效力。从中国《物权法》来看,公示原则是物权变动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费安玲;;不动产与动产划分之罗马法与近现代法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7年04期

2 廖焕国;;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以最高额质押为视点的框架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陆青;;债法总则的功能演变——从共同规范到体系整合[J];当代法学;2014年04期

4 孙宪忠;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J];法学研究;2005年02期

5 孙宪忠;;我国物权法中物权变动规则的法理评述[J];法学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叶金强;;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张宇润;证券法律机制及其整体的合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董e,

本文编号:1432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32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