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需要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兼谈民法典中如何处理与商法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中国究竟需要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兼谈民法典中如何处理与商法的关系 出处:《现代法学》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法典不是一种简单的文本设计,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是抽象提炼的一些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体的带有基础性的普适性规则。民法典的编纂与其说是一种重大立法活动,毋宁说是一种重大的国家政治行为。民法典制定的目的不应是单纯地为了填补法律体系上的缺失,更重要的应是利用民法典自身的丰厚文化意蕴和强大辐射功能,提振中国的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民法典的制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精神、法律理念和法律价值作支撑。民法典应是公民权利的圣经,是公民基本行为的路引与航标,是一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体现和升华,是国家现代法治的主要载体。民法典的内容应以基本性、人本性、普遍性、典型性、重大性、稳定性和代表性作为设定条件。民法与商法的基本分工是:民法是调整商品经济的基本法,是市场经济的前置性法律;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民法典编纂的技术路径选择上,基于节约立法成本和考虑社会的可接受程度,与其草率冒进地制定一部全新的民法典,不如在充分总结《民法通则》适用经验的基础上,对既有的较为成熟的《民法通则》进行扩充、改造和升级,将民法典打造成《民法通则》的升级版或2.0版。
[Abstract]:Civil Code is not a simple text design, but a concept, a spirit, a culture. The compilation of civil code is not so much a major legislative activity as it is a basic universal rule which is abstracted and applied to all social subjects. Rather, it is a major political act of the state. The purpose of the civil code should not be simply to fill in the lack of the legal system.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make use of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powerful radiation function of the Civil Code to boost the cultur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spirit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and the formulation of the Civil Code must have a clear legal spirit. The civil code should be the bible of citizen's right, the guide and navigation mark of citizen's basic behavior, the embodiment and sublimation of a nation's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e. It is the main carrier of national modern rule of law. The content of civil code should be basic, human nature, universality, typicality and importance. The basic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is as follows: civil law is the basic law to adjust commodity economy and it is the leading law of market economy; Commercial law is the basic law of market economy and occupies the core position in the legal system of market economy. Instead of making a new civil code hastily, we should expand, transform and upgrade the existing matur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on the basis of fully summing up the applicable experience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Build the Civil Code into an upgraded version or version 2.0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3
【正文快照】: 引言民法典作为保障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和调整社会主体基本行为样态的基础性法律,其制定既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 中国梦的主要载体。但民法典的编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条文设计过程,而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政治行为,任何国家的民法典制定都毫无例外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费安玲;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的产生及其特点[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2 殷志刚;商的本质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方流芳;;近代民法的个人权利本位思想及其文化背景[J];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06期
4 苏永钦;;现代民法典的体系定位与建构规则——为中国大陆的民法典工程进一言[J];交大法学;2010年01期
5 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6 欧庭高,肖成池;论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J];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02期
7 赵万一;论民法的商法化与商法的民法化——兼谈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理念和思路[J];法学论坛;2005年04期
8 赵万一;;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应然与实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赵红梅;;私法社会化的反思与批判——社会法学的视角[J];中国法学;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法学博士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 王利明;[N];法制日报;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小亮;;先验方法论视阈下的法哲学体系——读康德的《法的形而上学原理》[J];比较法研究;2011年03期
2 王为农,吴谦;社会法的基本问题:概念与特征[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11期
3 殷志刚;商的本质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王t,
本文编号:1436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3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