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侵权责任能力与监护人责任规则之适用

发布时间:2018-01-18 05:23

  本文关键词:侵权责任能力与监护人责任规则之适用 出处:《法学》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监护人责任 侵权责任能力 识别能力 衡平责任


【摘要】:在比较法上,监护人责任规则与侵权责任能力制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被监护人的侵权责任能力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监护人责任的形态,而且还对监护人责任的判定具有实质性影响。脱离侵权责任能力的理论意蕴,将难以对监护人责任规则作出妥当的定位及解释。我国现行法上的监护人责任规则受到了前苏俄民法和自身国情的混合影响。我国虽然没有规定形式上的侵权责任能力制度,但是在判断监护人是否尽到监护义务、可否减轻其责任时,同样需要考量被监护人的年龄和识别能力状况。当然,我国现行法上的监护人责任规则在规范及价值层面均存在诸多不足,其既无法妥当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无法在法理层面予以合理解说,在未来的民法典中亟待完善。
[Abstract]:In comparative law,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guardian liability rules and tort liability capacity system. The status of the guardian's tort liability capacity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the form of guardian liability. It also has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guardian responsibility and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of the ability to break away from tort liability.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properly position and interpret the rules of guardian responsibility. The rules of guardian responsibility in the current law of our country are influenced by the former Soviet Russian civil law and its own national conditions. Although there is no formal tort liability in our country. Capacity system. However, in judging whether the guardian has fulfilled the duty of guardianship and whether he or she can reduce his or her responsibilitie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age of the guardian and the status of his or her ability to identify. Of course. There are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norms and values of the current guardian responsibility rules in our country, which can neither properly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of different subjects, nor can they be properly interpreted at the legal level. It is urgent to perfect the civil code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侵权责任能力制度原理及功能研究”(项目号2014C14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法典化背景下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立法研究”(项目号:T2013221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3
【正文快照】: 具备侵权责任能力,是认定行为人具有过错的前提,没有侵权责任能力就无法认定其有过错,更不会责令其承担过错责任。?侵权责任能力以识别能力为判断基础,对于欠缺识别能力的行为人,不能辨别其行为的是非与善恶,因而其“并不具备真正的意思决定之自由,法律对其行为不能作出过错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瑶;;法国法中的侵权过错概念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J];比较法研究;2010年01期

2 郑晓剑;;不应被淡化的侵权责任能力——对侵权责任能力制度若干功能的考察与审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杨代雄;;适用范围视角下民事责任能力之反思——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2条[J];法商研究;2011年06期

4 蔡颖雯;;论未成年人侵权责任能力[J];法学杂志;2009年05期

5 格哈特·瓦格纳;高圣平;熊丙万;;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J];法学家;2010年02期

6 王利明;;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探讨[J];法学家;2011年02期

7 李永军;;论监护人对被监护人侵权行为的“替代责任”[J];当代法学;2013年03期

8 郑晓剑;;侵权责任能力与过失相抵规则之适用[J];法学;2014年10期

9 薛军;;走出监护人“补充责任”的误区——论《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2款的理解与适用[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叶金强;;风险领域理论与侵权法二元归责体系[J];法学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韦国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浅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郑晓剑;;我国民法典中成年监护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4 贾清林;;论不可抗力下担保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承担——兼论汶川、玉树地震的风险承担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郑晓剑;陶伯进;;侵权责任能力视域内《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与第33条之解释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胡瑾;我国精神损失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尤佳;;《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刘新凯;;冲突法中对意思自治的限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李宗辉;;以驰名商标为创作素材的法律思考[J];中华商标;2009年04期

10 郭玮;;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以我国的立法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沈绿野;冯韵东;;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体系的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必伟;王乐;;反思与构想: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司法审查规则之新考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长凤;;浅谈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5 田保军;孙学亮;;刍议无因管理之“契约”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世光;;生产者责任延伸法律制度的正义性分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7 陈金钊;侯学勇;;法律关系及其逻辑模型的建构[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雯;;以转让方式转移拟证券化债权资产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刘文;张照涓;;公司分立中少数股东权利救济之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10 袁碧华;;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的职业保险探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黄光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8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俊峰;信托财产权能的效用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从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类型化及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齐艳;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晓圆;合同解除若干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佳蓉;论债权人撤销权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汪育玲;论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旺生;论法律利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郑永宽;;论民事责任能力的价值属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冉克平;;论未成年人受侵害的过失相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石佳友;;当代侵权法的挑战及其应对——“侵权法改革国际论坛”综述[J];法律适用;2008年08期

5 杜承铭;论作为法学范畴的自由[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丁文;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之反思与重构[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7 李庆海;论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蔡颖雯;;论未成年人侵权责任能力[J];法学杂志;2009年05期

9 格哈特·瓦格纳;高圣平;熊丙万;;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J];法学家;2010年02期

10 王利明;;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探讨[J];法学家;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贾 莉;[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爱华;论自然人都有民事责任能力[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2 欧世龙,刘浪;论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实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7期

3 徐斌;148例精神病的违法类型和责任能力的比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4 赵晓丽,张玲;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翟震;;精神病患者凶杀伤害行为与责任能力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年06期

6 牛rj;;我国刑法中责任能力与“醉酒”问题新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黄金锦;;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8 宋建成;徐红平;吉中孚;刘双臣;;不同责任能力者的认知功能、人格特征对照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年05期

9 郑永宽;;论民事责任能力的价值属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何小王;;税收权利能力和责任能力对税收执法的影响[J];税收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宏伟;方立云;;司法精神病责任能力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曹民佑;秦红萍;付深省;曹克慎;;120例凶杀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临床资料分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佐伯仁志;;精神障碍与责任能力[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4 夏怀然;;一组七联性精神疾病及责任能力判定案例报告[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5 顾艳;胡泽卿;蔡伟雄;;精神病人的部分责任能力[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6 魏海燕;曹威;陈丽彬;刘小林;;有无精神病者凶杀行为特征比较及与责任能力相关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汪志良;王久树;范强;;对精神疾病患者再次作案的责任能力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梅秀森;姜国清;;阿尔茨海默病的司法鉴定责任能力评价[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袁尚贤;郭慧涛;刘子龙;;分裂样精神病责任能力再评定研究一附8例报告[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李敬芬;王桂杰;张鑫;;1056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临床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通讯员 浦统宣;清浦着力培养非公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能力[N];淮安日报;2012年

2 刘喜中;七十五岁“一律”免死不如“一般”免死[N];检察日报;2010年

3 张洁;民企要在做大做强过程中提升履行社会责任能力[N];重庆日报;2008年

4 湖南省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 刘跃华;何为“独立承担的民事责任能力”[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2年

5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黄伯青;自陷行为致精神障碍后犯罪之定罪处罚[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黄玉清;此案能否构成抢劫罪[N];人民法院报;2000年

7 金利波;责任心,,关键在培养[N];健康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戬菲;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锦娟;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张骁;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D];山东大学;2011年

4 郑雯月;论未成年人的侵权责任能力[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海山;民事责任能力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吕萍;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相互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徐娟;自然人侵权民事责任能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陈元舵;醉态犯罪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金凤;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好;我国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制度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9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39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c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