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基本权利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及其限度

发布时间:2018-01-28 05:24

  本文关键词: 基本权利 民事法律行为 公法性强制规范 私法自治 出处:《中国法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本权利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是基本权利进入民法场域的重要管道。这种影响不是通过基本权利对民事法律行为的直接适用实现的,而是通过公法性强制规范和公序良俗原则发挥其影响。违反公法性强制规范不足以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绝对否定性的影响,法院审查和判断的准则是:否认违反公法性强制规范之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否会构成对相关基本权利的过当侵害。是否构成过当侵害的判断标准是比例原则。违反公序良俗是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法官在适用公序良俗原则判断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时候必须借助基本权利对其进行客观化塑造,但必须对注入私法场域的基本权利进行流量控制。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basic right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ivil legal acts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basic rights to enter the field of civil law. This kind of influence is not realized through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basic rights to civil legal acts. Instead, it exerts its influence through the compulsory norms of public law and the principle of good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s. The violation of compulsory norms of public law is not sufficient to have an absolut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ivil legal acts. The criterion of court review and judgment is to deny the validity of civil legal act which violates the compulsory norm of public law. Whether it will constitute an excessive infringement of relevant fundamental rights. The criterion of judging whether it constitutes an excessive infringement is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Violating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 is an important reason leading to the invalidation of civil legal acts. When judging the validity of civil legal act, the principle of custom must be objectively molded with the aid of basic rights.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flow of the basic rights injected into the field of private law.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5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人权观及人权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5JZD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
【正文快照】: 私法自治是民法的灵魂与核心,法律行为制度是私法自治由以实现的工具。私法自治的基本内涵固然主要是纯私人性质的,但是这些内涵的实现需要法律加以确认和保护,甚至还需要法律加以限制。在私法自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一以贯之的核心精神始终是:借助国家的意志和强制力,最大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华,王曙光;民事法律行为不仅为表意行为[J];法学;2001年12期

2 刁胜先;我国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比较与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姚华;论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有效的价值取向[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王辉;民事法律行为[J];湖南农业;2005年10期

5 王海燕;;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理论意义[J];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01期

6 陆岳松;;对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质疑[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黄娟;;民事法律行为的缺陷与出路[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2期

8 尹广甜;;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9 寇芳;;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J];知识经济;2008年09期

10 鲁世平;孙晓珍;;论合同的性质——从民事法律行为的视角[J];理论导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凯;;民事法律行为在税法中的效力[A];财税法论丛(第7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哪些条件?[N];解放日报;2003年

2 郝如峰;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联系与区别[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了解的法定事项[N];福州日报;2006年

4 ;法律法规与供电企业管理(19)[N];中国电力报;2001年

5 胜林 东山 汉腾;怎样处理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N];广西政法报;2003年

6 胜林 东山 汉腾;怎样处理有瑕疵的民事法律行为[N];法制日报;2002年

7 张建明;探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之条件[N];江苏经济报;2003年

8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米 健;论“民事法律行为”命名的谬误[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人民检察院 王新峰;这样附条件的付薪条款无效[N];检察日报;2012年

10 蒋惠兴;单方出具欠条或借条应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付建平;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的法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晚梅;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帆;表见民事法律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梁晓敏;论现代科技进步对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5 余宗良;民事法律行为概念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69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69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6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