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消费者撤回权法律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30 19:50

  本文关键词: 消费者撤回权 产生 法学 法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出处:《河北法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消费者在与经营者签订消费合同时的意思形成上的障碍、为了追求合同真正自由的目的以及出于消费者的这一弱势群体身份而给予消费者以倾斜性保护,这些都是消费者撤回权制度产生的法学理论基础。追求效益大于成本的法经济学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策略和消费心理也呼吁消费者撤回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同时消费者撤回权法律制度的建立也能促使经营者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展开良性竞争。
[Abstract]:In order to pursue the purpose of the real freedom of the contract and the status of the weak group of consumers, consumers are given preferential protec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their will when they sign the consumer contract with the operator. These are the legal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ystem of consumers' right to withdraw. The pursuit of law and economics with more benefits than costs and the consumer's consumption behavior strategies and consumption psychology also appeal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consumers' right of withdrawal. At the same 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consumers' right of withdrawal can also promote the operators to provide better goods and services and launch healthy competition.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网络立法问题研究:欧美经验与本土构建》(12XFX019)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互联网环境下的反垄断法问题研究》(13SKF04)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环境下的竞争法问题研究》(K2012-117)
【分类号】:D923.8
【正文快照】: 消费者撤回权制度通常是用来保护消费者免受冲动决定的危害,消费者可在不长的时期内再次审慎地思考他之前所作出的缔结合同的决定。消费者撤回权法律制度自从二战后产生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反对消费者撤回权法律制度的理由主要集中于会损害经营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建;法经济学:效率对正义的替代及其批评[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宋怡林;法经济学的效益目标[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黄立君;近十年来国内法经济学研究述评[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孙圣民;;2003年度“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年02期

5 ;短讯一则:“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组委会成立[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年02期

6 冯玉军;法经济学范式研究及其理论阐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1期

7 曾培芳,陈伟;论公司的社会责任——基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J];法治论丛;2004年04期

8 ;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暨制度经济学研讨会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03期

9 李俊霖,黄楠;浅析法经济学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J];天府新论;2005年S1期

10 黄立君;;法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缪文升;;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法经济学分析[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陈柳钦;;法经济学的动态演化及其中国的发展[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豆景俊;张建涛;;我国的法经济学研究现状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任碧云;南云僧;;谁的贡献大——透过一个案例的解剖分析法经济学的制度设计思想[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殷继国;周琳静;;法经济学的本土化研究[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孙圣民;;2003年度“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9 ;短讯一则:“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组委会成立[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10 ;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暨制度经济学研讨会综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立君;我国法经济学研究现状述评[N];光明日报;2006年

2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法经济学: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与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黄东黎;法经济学为立法和司法提供思路[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齐延平;展现法经济学的演进逻辑[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魏建;使法律分析更为现实的行为法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6年

6 魏建;“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在济南召开[N];光明日报;2003年

7 孙秋枫;法经济学:用经济的方法分析法律活动[N];检察日报;2004年

8 深圳大学法学院 本报特约记者 应飞虎;准确了解人类决策有助于促成更好的法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张明;法经济学——透视经济生活新视角[N];经济参考报;2005年

10 赵孟(编辑);经济学视野里的法律[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栾国华;美国法经济学评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素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法经济学效用函数建构[D];湖南大学;2009年

4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田洪捚;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D];吉林大学;2009年

6 孙法柏;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凌;金融市场治理与公平参与[D];天津大学;2007年

8 徐兴祥;合同法原则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梦媛;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邵兴全;解读法经济学[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高明;19世纪之前法经济学的萌芽和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静;行为法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自路;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的反思:以法经济学为视角[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6 甘永琼;民诉先行调解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D];湘潭大学;2016年

7 张晓荣;法经济学路径下环境执法和解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8 张丽娜;雇主转承责任的法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汤洁;法经济学之“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发展走向[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严伟;法经济学与行为法经济学:聚焦理性最大化假设[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77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77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4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