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城镇化进程中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2 22:24

  本文关键词: 城镇化 民族传统文化 知识产权 出处:《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速度因城镇化的进程而空前加快,一方面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破坏严重,传统民族文化资源流失、消亡加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资源被过度利用,大量民族传统文化衍生产品被抢注、掠夺,民族传统文化滥用现象严重。在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包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主体缺失和利益局部化、个体化之间的矛盾,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性和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之间的矛盾,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有知识产权衔接之间的矛盾。对此,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属性,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客体的细化和分离,把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保护和开发。
[Abstract]:The sp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s accelerated by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ecology are destroyed seriously,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are lost, the extinction intensifies, and the protection work is imminent. On the other hand,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have been over-utiliz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derivative products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have been plundered and plundered.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includ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ack of the subject,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interests and the individualiza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nnov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link of ex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engthen the refinement and separation of the objec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protection, and combin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unnan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ourism resources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ogether.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研究”(项目号:2014C010Z)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99.2;D9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方;;传统知识专利权保护的障碍及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0年06期

2 高永久;城市化与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马晓京;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5 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吴彦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6 李传武,黄新南,杨本俊;六安市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7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8 李文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9 李继云;普希宁;;云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10 甘卓亭;马亚兰;周旗;程晓;;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宝鸡市马营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郜晓雯;刘涛;曹广忠;;长三角都市区与非都市区的城镇用地增长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叶立梅;;对北京旧城功能调整的认识和建议[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7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斌;;基于分形模型的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祖群;;廊道分合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的生态效应及启示——荆州古城的实证研究[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建国;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生态区法评价的粮食安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永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与成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永久;论民族地区实施城市梯度推移战略的效应及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2 吴晓萍,何彪;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瞿明安;社会转型中的民族文化适应机制[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4期

4 蒋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进路[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沈陵;;浅析传统医药之专利保护[J];内江科技;2007年12期

6 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7 刘晓春;民俗旅游的意识形态[J];旅游学刊;2002年01期

8 马漓,

本文编号:1525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525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