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交易安全”影响物权变动模式的原理与谱系--以“流通频率”变量为线索的展开

发布时间:2018-03-02 05:30

  本文关键词: 物权变动 交易安全 流通频率 对抗主义 民法典 出处:以“流通频率”变量为线索的展开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物权变动制度设计应以交易安全为价值导向。但抽象层面的交易安全理论因其模糊性而难以为物权变动理论提供清晰有效的依据和指引。交易安全内涵受"流通频率"变量影响而变化,进而影响物权变动模式类型的横向分布和历史变迁。以流通频率为研究线索可以实现交易安全含义的具体化并使其更具解释力。高频流通导致交易安全向外部(第三人)偏移及物权变动模式的形式主义倾向,低频流通导致交易安全向内部(真实物权人)偏移及模式的意思主义倾向。以高频流通下的"纯外部交易安全"指导一般流通频率下的物权变动是导致物权变动制度定位严重偏离、乃至"形式主义化"的重要原因。现代普通物权变动应从一般流通频率出发,兼顾动静安全的平衡保护,采取折衷的对抗
[Abstract]:The design of real right change system should be guided by transaction security.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abstract transaction security theory to provide clear and effective basis and guidance for real right change theory because of its fuzziness. The connotation of transaction security is subject to "circulation". The frequency "variable affects and changes," Then it affects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historical change of the mode of real right change. Taking circulation frequency as the research clue, we can concretize the meaning of transaction security and make it more explainable. Third party) deviation and formalism tendency of real right change mode, Low frequency circulation leads to the deviation of transaction security to the internal (real real person) and the intention tendency of mode. Under the guidance of "pure external transaction security" under high frequency circulation, real right change under general circulation frequency is the cause of real right change. A serious deviation from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ystem, Even the important reason of formalism. Modern ordinary real right change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frequency, take into account the balance protection of static and static security, and adopt the compromise countermeasure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物权变动制度建构中的政策性维度研究》(10CFX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一;李越;冯帆;;浅析我国物权变动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2期

2 赵鸣;论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于宏伟;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与交易安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刘庆;蓝日皎;;物权变动模式理论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谢瑞平;;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晓丹;白洋龙;;从比较法视野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7 王志红;;论我国二元化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刘庆;董小楠;;法价值对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影响——安全与效率的博弈[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邓连文;;论物权变动模式[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赵万忠;;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应然选择[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瑞平;程国华;;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武钦殿、黄显鸿;论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2 顾龙涛;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N];贵州日报;2007年

3 王轶;从“照着讲”到“接着讲”[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俊峰;物权变动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李军;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明洋;论未来民法典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D];海南大学;2016年

2 谢鹤馨;论一物数卖的法律后果[D];郑州大学;2016年

3 刘彦博;我国物权变动模式再探讨[D];兰州大学;2009年

4 郭磊;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周国臣;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严亚群;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黄慧;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陈莉;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耀东;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吴心斌;从价值考量重析物权变动模式[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55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555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f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