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下的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产权问题探索
本文选题:协同创新 + 少数民族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12期
【摘要】:协同创新作为创新组织形式,突破了各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全面释放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知识资源,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积累并流传下来,能展示民族特性的智力成果之和,但是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地理位置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滞后性,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知识产权并未得以全面的保护与开发。在协同创新背景下,如何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各知识产权相关主体效能,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成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目标的关键。
[Abstract]: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s a form of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breaks through the barriers between the main innovation entities, comprehensively releases talents, technology, capital and other innovative elements, and produces the nonlinear utility superimposed by th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minority areas contain abundant and excellent traditional knowledge resources, which are the sum of the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s of the vast number of minority people in long-term production, life gradually accumulated and passed down, which can show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but because of histor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coupled with the la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reas, led to the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minority areas have not been fully protected and develop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lated subjects in minority area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become the ke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minority areas.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基金】:重庆市社科界2014年度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促进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律治理研究”(编号:2014Z030)
【分类号】:D9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英;;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有效推进的必然路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年04期
3 姚卫新;;协同创新,广聚资源,建设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高地——以东华大学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2年04期
4 李姝霖;;高等学校如何推动协同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8期
5 王家全;唐毅;吴辉琴;;基于协同创新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科研队伍建设与探索[J];大众科技;2013年05期
6 赵丽敏;;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8期
7 田芳芳;;辽宁独立学院协同创新条件和机制研究——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8 杜栋;王钰云;雷凯;蒋亚东;;协同创新背景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3年04期
9 王永弟;;数字测绘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3年05期
10 陈笃钦;;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党委工作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潘锡杨;;协同创新中心管理体制机制探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张宏;;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冲突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卜琳华;安实;付强;;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冯叶成;刘嘉;张虎;;政府-高校-企业协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易高峰;邹晓东;;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研究[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乐;大学社会责任理念与履行模式[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周来新;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3 张廷;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谢凌凌;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战略”的构建、运行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项杨雪;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郑巧英;产学研合作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张廷;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翠霞;国家创新系统产学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黄正夫;基于协同创新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伟;从家庭信息终端的研发设计看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和协同创新的必要性[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姜越;官产学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阙攀;大学学术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李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优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丹;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露薇;重载铁路技术创新平台构成与绩效评价[D];中南大学;2012年
7 石虹;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宁宁;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的运行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9 潘珊珊;国家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蒋晓霞;地方高校区域性协同创新现状及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小筑;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知识产权制度的挑战[J];科技与法律;1999年01期
2 严永和;;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与制度框架——以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为例[J];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3 杨志敏;论知识产权法的法技术特点——关于传统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异同点的评析[J];知识产权;2003年05期
4 周高仪;;浅谈域名的法律保护——兼谈域名法律保护对传统知识产权制度的突破[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尤佳,王太余;我国高新技术保护的法律局限及有效途径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6 张磊;;对群体性科技产权的保护评述[J];厦门科技;2009年01期
7 朱显荣,印保海;商业秘密立法保护问题探析[J];政法学刊;2005年01期
8 卢海君;;论民间文学的知识产权保护[J];北方法学;2008年06期
9 夏路;;我国商业外观保护的法律策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沈鸿 边超;电子商务冲击专利法律[N];中国质量报;2000年
,本文编号:1965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965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