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积极违反契约

发布时间:2018-06-21 16:20

  本文选题:积极违反契约 + 债务不履行 ; 参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1900年《德国民法典》仅规定迟延、不能两种给付障碍形态,以积极行为违反契约(瑕疵给付或违反不作为债务)时,并无明文,就其法律效果及其证成,学说上多有争议。通过对学说与判例之精细检讨,史韬伯认为,积极违反契约,应类推第286条发生损害赔偿义务,于双务契约中,应类推第326条发生解除权或主张不履行之损害赔偿;拒绝履行亦属积极违约之一种,债权人因此得进一步免于催告、备货之义务。
[Abstract]:In 1900, the German Civil Code only stipulated delay and could not have two forms of obstacles to payment. When the German Civil Code violated the contract (defective payment or breach of omission debt) with positive behavior, it was not clear that there was much controversy on its legal effect and its proof. Through the careful review of the doctrine and the case law, Shi Taobo holds that if the contract is violated actively, the obligation of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arising from Article 286 should be analogized, and in the case of the double contract, the right of rescission or the claim of non-performance should be analogous to the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caused by Article 326. Refusal to perform is also a positive default, and creditors are further exempt from the obligation to demand and prepare good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德国潘德克顿法体系之源流”(项目号08SG52)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私法史中的体系思想”(项目号2009BFX00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电子支付民事法律问题研究”(项目号14BFX164)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飞;;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时代之殇——以司法审判实践为视角[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7期

2 李莉;;论我国知识产权质权制度的完善[J];国际商法论丛;2013年00期

3 甄增水;;双轨制:我国善意取得制度设计的应然路径——兼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J];法商研究;2014年04期

4 马一德;;论消费领域产品自损的民事责任[J];法商研究;2014年06期

5 刘金露;;法人人格否认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适用——以上海某建材商场诉吴某、李某、郑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年36期

6 刘硕;;论婚姻关系中第三者责任——以侵害配偶权为视角[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4年09期

7 冉克平;;论《物权法》上的占有恢复关系[J];法学;2015年01期

8 杨立新;陶盈;;论分别侵权行为[J];晋阳学刊;2014年01期

9 杨会;;逻辑意义上的连带责任和技术意义上的连带责任:一对新概念的提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朱晶晶;;第三人致害租赁物的法律关系分析[J];晋阳学刊;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德群;公序良俗原则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挺;侵权法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余方;安全保障义务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蕾;浅析旅游合同相关法律问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2 刘铭荦;我国医疗服务合同立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冯聪慧;合同环境服务中的环境侵权责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林琳;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信赖利益和期待利益[D];厦门大学;2014年

5 谢日恒;从一则外资股权转让纠纷案看合同效力[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6 萧地;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对抗[D];吉林大学;2014年

7 李媛;禁反言原则在船舶建造合同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8 安琪;放弃继承利害关系人权益保护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9 赵晓日;合同中一时给付不能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杨烨;我国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青;;损害赔偿的新视角[J];南都学坛;2006年05期

2 李国海;;论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俞铖;;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4 徐彩慧;;损害赔偿的补偿性及其规则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5 落志筠;;中国大陆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张引;;房地产损害赔偿估价案例解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15期

7 赵尚朴,孟桥;日照权的保障和损害赔偿[J];北京房地产;1999年04期

8 朱焕章;;浅析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J];知识经济;2014年07期

9 ;前妻死亡,我能否以女儿名义要求损害赔偿[J];家庭教育;2005年09期

10 ;同居者分手可否讨要损害赔偿[J];婚育与健康;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贺富强;赵明;;房屋建设工程对相邻房屋损害赔偿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赵晓飞;;国外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对我国损害赔偿立法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樊成玮;;对人身权损害赔偿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6 朱树英;曹文衔;;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在建设工程质量损害赔偿中的法律责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金晓;;关于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的探讨[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8 陈家斌;陶靖;;浅析工程施工合同损害赔偿中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松涛;婚姻纠纷中的损害赔偿[N];检察日报;2001年

2 ;损害赔偿范围与数额的确定[N];中华合作时报;2014年

3 李根发 戴根法;怎么审理老年人损害赔偿案[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汪性国;婚内私生子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N];江苏经济报;2012年

5 王立飞 王德勇;离婚案件“过错损害赔偿”的适用[N];江苏经济报;2010年

6 刘伟炜;离婚诉讼中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时应注意的问题[N];江苏经济报;2007年

7 原平;在何种情况下,离婚可请求损害赔偿[N];深圳特区报;2005年

8 尤皑平;无效合同损害赔偿相关问题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12年

9 麦志敏 谢瑜 赵典;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计算与临时禁令研讨会召开[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10 史友兴;婚内损害赔偿“羊毛出在羊身上”?[N];工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夏琳;英美法上精神痛苦损害赔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丁海俊;私权救济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雷;论损害赔偿中的损益相抵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晓萍;产品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芝雯;论存活机会丧失的损害赔偿[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栋;侵害生命权之损害赔偿范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克冲;我国环境污染致人损害赔偿立法完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安娜;核损害赔偿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张秀玲;夫妻间损害赔偿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李明慧;论侵权法中的机会利益丧失损害赔偿[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叶正夏;论可预见性规则在物流货物损害赔偿中的适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海涛;论我国海洋油污生态损害赔偿范围[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49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049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9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