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民法总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规定的释评

发布时间:2018-07-12 10:19

  本文选题:民法总则 + 法律行为 ; 参考:《法律适用》2017年09期


【摘要】:《民法总则》"民事法律行为"一章将意思表示概念和理论贯彻始终,构建了基本完整的意思表示规则,纠正了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要件的立法错误。此外,该章通过新设通谋虚伪表示与隐藏行为规则、复合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为暴利行为、增加第三人欺诈、胁迫以及重修违法行为无效规则等,体现了《民法总则》重返传统法律行为制度的姿态。然而,意思表示理论贯彻的不彻底、单方虚伪表示规则的阙如、通谋虚伪表示的对抗效力等瑕疵,表明离完整法律行为理论要求还有明显的体系欠缺;而对于变更权的删除,既是对最新立法趋势的漠视,也体现了对我国既有立法成绩自信心不足的体现。
[Abstract]:In the chapter of "Civil legal acts",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 the expression of will are carried out thoroughly, the basic and complete rules of expression of will are constructed, and the legislative errors concerning the elements of "legality" of civil legal acts are corrected. In addition, through new rules of false representation and concealment of acts of conspiracy, the chapter combines taking advantage of others' danger and apparent injustice as an act of profiteering, increasing third party fraud, coercion, and remaking invalid rules of illegal acts, and so on. It reflects the attitude of returning to the traditional legal behavior system. However, the imperfection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ory of expression of will, the lack of rules of unilateral hypocrisy and the antagonistic effect of collusion of hypocrisy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clear lack of syste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lete theory of legal behavior, and the deletion of the right to change. It not only ignores the latest legislative trend, but also reflects the lack of confidence in China's existing legislative achievements.
【作者单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旅游立法重大问题研究》(12BGL069) 国家旅游局2015年度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旅游法基础理论研究与实务应对》(TYETP 201503) 北京市法学会2016年度市级法学研究课题《北京市旅游消费者损害赔偿请求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BLS(2016)B01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华,王曙光;民事法律行为不仅为表意行为[J];法学;2001年12期

2 刁胜先;我国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比较与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姚华;论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有效的价值取向[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王辉;民事法律行为[J];湖南农业;2005年10期

5 王海燕;;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理论意义[J];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01期

6 陆岳松;;对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质疑[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黄娟;;民事法律行为的缺陷与出路[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2期

8 尹广甜;;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9 寇芳;;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J];知识经济;2008年09期

10 鲁世平;孙晓珍;;论合同的性质——从民事法律行为的视角[J];理论导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凯;;民事法律行为在税法中的效力[A];财税法论丛(第7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哪些条件?[N];解放日报;2003年

2 郝如峰;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联系与区别[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了解的法定事项[N];福州日报;2006年

4 胜林 东山 汉腾;怎样处理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N];广西政法报;2003年

5 胜林 东山 汉腾;怎样处理有瑕疵的民事法律行为[N];法制日报;2002年

6 张建明;探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之条件[N];江苏经济报;2003年

7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米 健;论“民事法律行为”命名的谬误[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蒋惠兴;单方出具欠条或借条应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陈军;浅析被执行人赠与行为的法律效力[N];江苏经济报;2007年

10 李承运;“网上碰瓷”屡见不鲜亟待整治[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付建平;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的法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晚梅;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帆;表见民事法律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梁晓敏;论现代科技进步对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5 余宗良;民事法律行为概念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16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116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