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骗贷逾期未还”纠纷案中的姓名权私法功能与启示——对新型人格权“信用权”的一点质疑

发布时间:2018-09-06 20:04
【摘要】:假冒、盗用权利人姓名骗取贷款后逾期未还,在侵犯了权利人姓名权的同时,亦侵害了信用利益,而这部分权益在现代人格权理论中属于信用权调整范围。但在实践中,法官适用姓名权条款同样保障了权利人信用利益,尽管其存在着预期利益保护不足的问题,但这与我国是否需要设立独立的信用权并无必然联系。在尚未就新型利益权利化基础问题达成共识前,不宜仅因理论的证成而推导出其立法存在之必然,以免给司法实践造成新的法律适用困扰。
[Abstract]:Fake, embezzlement of the obligee's name after defrauding the loan overdue, in violation of the obligee's right to name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fringed on the interests of credit, and this part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he modern theory of the right to personality belongs to the scope of the right to credit adjustment. But in practice, the judge applies the right to name clause to protect the obligee's credit interests, despite its existence of expectation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interests, however, is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to the need to establish an independent right of credit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云涛;;信用权之反思与重构[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2 苏号朋,蒋笃恒,张民安;论信用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3 陈龙江;;德国民法对姓名上利益的保护及其借鉴[J];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4 罗伯特·阿列克西;冯威;;阿尔夫·罗斯的权能概念[J];比较法研究;2013年05期

5 钱玉文;;论我国消费者信用权的确立——基于对美国消费者信用权的考察[J];河北法学;2010年07期

6 孙德忠;;马克思社会记忆思想探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7 刘德良;;民法学上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的区分及其意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胡大武;侵害信用权民事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王力理;信用消费者权利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昱春;;英雄的成功与制度的失败——《席方平》中诉讼制度的社会学分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马建兴;;中国古代礼与法关系之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李明发;;信用维持的民法思考——关于信用权的进一步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卞利;;明清时期婚姻立法的调整与基层社会的稳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李明发;;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邵宇;包公传说的“神判”情节述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罗龙鑫;雷建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9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罗颖虹;霍译《红楼梦》人名英译的审美缺失与补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刘洋;中俄姓名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肖新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其武;钱震宁;郑立;张nr培;张雪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缺陷与改进建议[J];银行家;2010年08期

2 贺云峰;;非恶意个人征信不良记录的成因和对策[J];银行家;2011年10期

3 邢会强;;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督察机制及其对消费者的保护[J];金融论坛;2009年07期

4 熊跃敏;日本民事诉讼中的小额诉讼程序概述──兼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J];当代法学;2002年05期

5 钟明霞;信用法律制度研究[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6 车亮亮;;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法律成因及启示[J];当代法学;2010年04期

7 梁慧星;消费者运动与消费者权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8 苏号朋,,蒋笃恒,张民安;论信用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9 张善斌,冯兴俊;姓名权财产利益的法律保护[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10 管斌;;论消费者权利的人权维度——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J];法商研究;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田享华;[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颖;日本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2 范水兰;经济法权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涌;解构《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及其修正案[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巴劲松;论信用的民法调整[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杨冬风;信用权权利性质及其立法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张春艳;论消费信用权[D];吉林大学;2005年

5 徐欣彦;论信用权及其民事立法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廖东隽;论表达自由与信用权法律保护的冲突与协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勤古;;为报复给儿子取邻居名字是否侵犯姓名权[J];农家科技;2006年05期

2 李林启;;确立姓名权商品化制度浅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某诉吴某姓名权纠纷案[J];司法业务文选;2007年08期

4 吴学智;;商标侵犯名人姓名权问题探讨[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赵雅坤;;姓名权保护之所思[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8年09期

6 赵雅坤;;姓名权保护[J];中国外资;2008年09期

7 赵柳茵;;浅论姓名权的自由及限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8 李林启;;论姓名权商品化的必要性[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周优生;;名人姓名权商品化的法律规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吕凯;高仓健;陈扬扬;;姓名权属性分析——乔丹商标异议案解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顺存;;浅析《商标法》第三十一条对姓名权的保护现状[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案例编写人 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 柳江华 曾李桃;具有财产性价值姓名权侵权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4年

2 王高;两人同名是否侵犯了姓名权?[N];解放日报;2002年

3 冯彦彬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过失行为能否侵害姓名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何为侵犯姓名权[N];云南日报;2003年

5 记者 郭远明 李美娟;“赵C姓名权”官司在江西鹰潭二审[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记者 何军 李丽 王镜宇;“乔丹”之争:姓名权纠纷背后暗藏商战[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建业 赵缜言;开价5000万 乔丹姓名权诉讼价码曝光[N];证券时报;2012年

8 公明;乔丹姓名权之诉障碍几何[N];北京日报;2012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建业;传法院拒绝受理 律师称乔丹姓名权诉求恐难获支持[N];证券时报;2012年

10 王琳;公民固然有姓名权,但不可滥用[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妍君;论我国公民姓名权的法律保障[D];湖南大学;2009年

2 赵伟;论我国姓名权商品化的民法保护及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陈爱玲;论姓名权的性质及其立法完善[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敏;论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5 彭芳芳;论姓名权商品化的法律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有礼;姓名权商品化的民法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郭建;警察视角下的姓名权保护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肖志峰;我国运动员姓名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恒昌;论公民姓名权的民法保护[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吴鹏;姓名权的“映射”侵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27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227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5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