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预期利益赔偿:建设工程承包人合理利润索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4 14:46
【摘要】:预期利益赔偿制度拓展了合同的生命力,它是信赖保护原则在合同领域的体现,只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合同存在,预期利益赔偿就必然有生存的土壤。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规定违约后的损失赔偿包括预期利益损失,但基于可预见性规则的抽象性及预期利益的相对不确定性,预期利益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却一直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司法裁判人员支持预期利益请求的信心普遍不足。基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自身的商事性、半劳务性、主体专业性的特点,承包人的预期利润应自然地纳入发包人订立合同时的预见范围;承包人预期利润损失的定量上应优先考虑合同约定,参考建筑业的平均利润与承包人的个体利润,结合具体合同及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裁量。
[Abstract]:The system of expected interest compensation expands the vitality of contract,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trust protection in the field of contract. As long as there is a contract in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the expected interest compensation must have the soil of survival. The current legal norms of our country stipulate that the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after breach of contract includes the loss of expected interests, but based on the abstraction of the rules of predictability and the relative uncertainty of expected interests,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e expected interest compensation has always been in the state of "still holding the lute half covered with shyness", and the confidence of the judicial officials in supporting the expected interest request is generally insufficient. Based on the commercial, semi-service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contract itself, the expected profits of the contractor should naturally be included in the foresee scope of the contract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profi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individual profit of the contractor, the contractor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contract agreement on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expected profit loss, and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pecific contract and the project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decision.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浙江东辰律师事务所;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行政;;合同法上可得利益赔偿规则的反思与重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3条适用的实证考察出发[J];法商研究;2012年02期

2 闫仁河;高亚春;;美国的违约可得利益证明规则及启示[J];理论探索;2010年04期

3 钟淑健;;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确立和实现[J];山东审判;2007年05期

4 袁晓勇;;国际工程承包中承包商对利润和总部管理费的索赔问题探讨[J];学术论坛;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贾清林;;论不可抗力下担保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承担——兼论汶川、玉树地震的风险承担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阎武;余华;;简析合同法中的违约制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刘海伟;英国契约法中哈德利规则的经济分析[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许德风;;论合同法上信赖利益的概念及对成本费用的损害赔偿[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刘承韪;;英美合同法对价理论的形成与流变[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7 李晖;;试论情势变更后的行政复议审查[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8 陈聪;;紧急状态下人权克减的法律规制[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9 杨圣坤;;合同法上的默示条款制度研究[J];北方法学;2010年02期

10 翟云岭;刘耀东;;比较法视野下的《合同法司法解释(二)》悬赏广告规定之质疑[J];北方法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李炳辉;;权力控制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6 周公法;;论行政法领域的类推适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佑勇;;行政裁量的治理模式[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江军学;;论招标投标法律制度与原理[A];七省市第八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刘五生;朱永康;诸晓鸣;管丽娟;徐东;张延新;;行政奖励的法律规制研究[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10 邓小兵;;媒体监督政府之行政法律关系分析[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婧婧;宪政视野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吕炳斌;TRIPS协定下专利申请的披露要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勇;问题银行公共资金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张杰;公共用公物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牛忠江;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共利益与私权冲突的法律平衡[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祖坤;合同无效的司法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郑晓哲;合同相对性原则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关系中的突破[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谢慧;法源视野中的合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郑志军;国际海运承运人之履行辅助人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晰策;大学生权利救济[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佳莹;建立服务型政府背景下行政执法制度的相关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卢淑珍;论行政调查的法律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晓圆;合同解除若干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石钟旭;侵权法框架内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孟志立;论过错责任在合同法中地位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诺贝有限公司诉ADI有限公司、隆源有限公司、华电有限公司购销合同纠纷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0年06期

2 ;北京新奥特公司诉华融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02期

3 ;万顺公司诉永新公司等合作开发协议纠纷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03期

4 ;桂馨源公司诉全威公司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07期

5 ;佛山市顺德区太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广东中鼎集团有限公司债权转让合同纠纷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12期

6 张显伟;;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层次化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金伯富;机会利益论[J];经济学动态;1999年05期

8 韩德培,韩铁;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契约自由与合同法[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闫仁河;;违约可得利益赔偿的证明标准之完善——兼论可得利益认定的自由心证制度[J];学术交流;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价涨了合同撕了 开发商赔偿订购人预期利益[J];共产党员;2007年04期

2 赵学刚;;求解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预期利益实现的制度困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袁勇;;合法预期利益之诉初论——以WTO非违法之诉为鉴[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援助热线[J];北京支部生活;2009年06期

5 ;2013李克强十大重要言论[J];领导决策信息;2014年01期

6 庄军;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J];理论学刊;2002年03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涂鄂川;投机性预期利益不可保险[N];中国保险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蔡金魁;法律该不该保护预期利益[N];华夏时报;2002年

3 金刚;浅议对劳动者预期利益的保护[N];江苏法制报;2006年

4 张利宾 栏目主持 邓正来;基于预期利益的损害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金刚;劳动者预期利益如何保护[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郭京霞;客户请求预期利益获赔50万[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学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预期利益的法律保护[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08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408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