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民国时期的共有权

发布时间:2019-09-17 23:07
【摘要】:共有权是所有权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财产所有的一种具体方法。中国古代虽然有财产共有的形式,但没有近代的共有权理论。共有权理论是清末传入中国,并在民国不断发展形成的。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社会的财产观念,传统社会以家产制为核心,不存在个人所有制。但传统社会中确实存在财产共有关系,即为“共业”。而“共财”并不是共有。本文回顾了民国时期的共有权立法。从《大清民律(草案)》到《民国民律(草案)》再到《民法民法典》,立法上的不断修改代表了共有权理论的逐渐发展完善。本文继而探讨了共有权理论发展丰富的最大动力是司法的实践。民初,在缺乏正式的共有权立法的形势下,大理院通过共有权判例和解释例,使得共有权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升华。而结合传统的固有习惯对共有权理论改造,让共有权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使共有权理论更具本土气息。可以说,最高司法机关和地方法院居功至伟。本文也指出了民众对共有权理论的态度。学者们著书立说,积极参与立法、司法的互动,推动了共有权理论的发展。而普通民众几乎没有受到共有权理论的影响,人们按照既有的旧时习惯方式生活。而当自身的利益收到侵害时,民众会自觉地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在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时,民众会自觉使用法言法语,运用时下的法学理论。通过这种方式,诸如共有权等西方法学理论融入了司法实践中,尽可能地为民众所接受。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9;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谢冬慧;;判例、解释及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价值——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背景的考察[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2 江琳;;《中华民国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以物权编为考察中心[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张道强;;大理院判例、解释例——民国初期的司法机关“立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张生;民国《民律草案》评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5 邓建鹏;;私有制与所有权?——古代中国土地权利状态的法理分析[J];中外法学;2005年02期

6 张晋藩;综论中国法制的近代化[J];政法论坛;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曲玉梁;民初大理院及其民事判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显冬;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瑞昌;民国时期民事所有权的解释例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王少s,

本文编号:2537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37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1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