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抵债审判实务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陆青;;以房抵债协议的法理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载“朱俊芳案”评释[J];法学研究;2015年03期
2 施建辉;;以物抵债契约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3 刘琨;;以物抵债协议不宜认定为流质契约[J];人民司法;2014年02期
4 崔建远;;以物抵债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法学;2012年03期
5 高治;;代物清偿预约研究——兼论流担保制度的立法选择[J];法律适用;2008年08期
6 刘俊;;流质约款的再生[J];中国法学;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曲超彦;夫妻财产制与债法规则的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2 刘耀东;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云军;“以物抵债”案例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2 方豪;以物抵债契约之类型化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常澄;“名为买卖实为借贷担保”的效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4 邓成燕;论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效力[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5 曹慧;我国民法实务中的以物抵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解迎祥;论我国非典型担保的立法定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7 都伟;论我国流质条款制度的应然取向[D];吉林大学;2008年
8 路利梅;让与担保相关法律问题之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653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65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