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性保护

发布时间:2020-05-28 10:26
【摘要】:隐私权作为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涉人最私密的东西,体现着一个人应该有的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具体且严格的保护。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在隐私权保护方面有了一定进展,但是关于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相关立法与现实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除了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性保护的基本理论问题。首先,分析了公众人物的概念和分类。根据主观意愿、个人身份和主客观因素的不同,可以对公众人物进行三种不同的分类。由于界定公众人物具有实时性、地域性的特点,因此,这些分类在内容和性质上存在一定交叉。其次,分析了隐私和隐私权的概念。对于隐私权的概念界定有不同的学说,即私人信息说、接触控制说、自主决定说、综合理论说和私生活安宁说,本文结合五种学说内容对隐私权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个人信息和隐私有着密切关联。许多个人信息(如个人银行账户、身份证号码)具有私密性,这一点同隐私相似。但从救济手段和保护方式而言,个人信息和隐私并不相同,不能将二者混同。最后,该部分阐述了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殊性。正是由于存在这些特殊性,所以决定了法律在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应当有所限制和保留。一方面,公众人物同普通大众一样,享有人格权和人格尊严,所以,对公众人物隐私权应当予以保护。但同时,公众人物隐私权又具有公共利益相关性、与言论自由和公众知情权的冲突性等特点,所以对其隐私权的保护又应该有所局限,应该限制性地保护公众人物隐私权。第二部分从比较法视角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美国不仅将《隐私权》进行了单独立法,而且对侵害公众人物隐私权的行为进行了细化规定。英国的自律机制运行以及欧盟国家的《个人数据保护指令》等亦有着可资借鉴之处。这些足以说明国外针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立法比较完善和具体,这是需要我们借鉴的地方。通过对比研究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立法发展情况发现,隐私权法律保护在我国仅有一些闲散规定,缺乏系统、明确、具体的保护措施,在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方面更是存在着立法空白。现实生活中侵害公众人物隐私权事件的频发,不了了之的结果,均充分说明我国现行法律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不足。具体而言,针对不同类型的公众人物应当采取哪些原则加以限制性保护,应该怎么区分保护,差别在哪,保护的范围有哪些限制,等等,均是我们应该探讨和完善的。第三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性保护的建议。首先,对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原则进行了具体分析,如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权利人同意或追认原则,事业相关原则等。其次,应当建立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区分保护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公众人物,法律应该作出分别保护规定。最后,针对如何减少新闻媒体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行为,本文建议一方面加强新闻从业者的素养提升,另一方面应该使公众人物自身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只有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给予公众人物隐私权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公众人物隐私权少受侵害,使全体公民的人格权得到应有的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勋;现代社会与隐私权保护[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李乾宝;试论隐私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冯广森;应当尽快填补对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空白”[J];学习论坛;2001年01期

4 李凤莲;刍议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保护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高超;浅谈隐私权[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曾庆洪,邹兵;关于隐私权有关问题的探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赵勇 ,罗岳林;隐私权的宪法保护[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8 罗丽华,周静;论高校学生隐私权及其保护[J];理论月刊;2002年03期

9 王晶;试论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侵权与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10 李建群,陈金平;论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盛达;;隐私权保护法制需要借鉴何种理论模式?[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黄晓红;;论公共文明建设——以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伦理冲突及应对为例[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刘永;;隐私权是什么?[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崔雪丽;;隐私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高文英;;从公安资讯收集谈公民资讯隐私权的保护[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曹海荣;;论读者隐私权的保护[A];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林敏;;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原则[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红蔚;闵雅莲;;关于病人隐私权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索[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杨蓉;;基本权利体系模型假设——以“隐私权”为范例[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邓飞;李某某案再看 隐私权保护不成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张颂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张越;从英小王子再谈隐私权保护[N];法制日报;2013年

3 于立刚;论自愿型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N];天津政法报;2013年

4 东莞执业律师 邓杰;隐私权保护缺陷当由法律来弥补[N];东莞日报;2013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张颂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张越;网络环境下公众人物隐私权司法保护的原则[N];人民法院报;2013年

6 烟台大学法学院 孟晶晶;差别保护名人隐私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张靖;法律怎样保护消费者隐私权[N];北京日报;2003年

8 刘武俊;被法律冷落的隐私权[N];法制日报;2002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 朱巍;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作翔;隐私权:宪法视野的考察[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关帅;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隐私权保护[D];武汉大学;2013年

2 徐亮;论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3 可欣;论隐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莉;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向燕;搜查与隐私权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5年

7 张春霞;限制与保护: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D];四川大学;2005年

8 石睿;空间隐私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纪建文;知情权论[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佳欣;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黄敏华;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闫敏;隐私权的宪法限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陈智富;共同隐私权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徐艳艳;论美国隐私权宪法保护及其启示[D];山东大学;2009年

6 程海军;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若嘉;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婧;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鸣;论公众人物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陈丽丽;隐私权的一般理论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85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685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6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