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侵权责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9:14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互联网的汹涌浪潮终于登陆我国。自此,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软硬件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显著下降,网络一步步由科研院所走进寻常生活,由虚拟的概念成为实实在在的体验。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终端的快速普及,互联网完成了对生产生活新一轮的扩张,网络使用人数呈现每年千万级别的增长。网络深刻的影响和改造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模式,在多层面、多角度对社会施以巨大的影响。网络的魅力在于让信息的流动变得空前顺畅,人、财、物等要素的交互关系和运行逻辑获得重塑。人们对社会分工参与和生活角色扮演的观察与判断也由此得到重新定位。传统的侵权现象在网络时代也被赋予新的解读。网络侵权责任问题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侵权责任主体等四个视角提出问题,并通过对网络侵权责任基本理论的梳理和域外网络侵权责任经验的总结作出回答。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是网络侵权责任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以及文章写作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的交待。第二部分是网络侵权责任的基本理论。主要对网络侵权和网络侵权责任的基本理论进行基础研究。其中,网络侵权的概念和特征从网络对侵权现象的渗透的视角,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新的总结。将网络侵权的特征概括为网络侵权主体、网络侵权客体、网络侵权行为等方面的五个特征。网络侵权责任的基本理论部分,对我国现行网络侵权责任立法中的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进行说明,对网络侵权责任的分类、归责原则等也有涉及。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提出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网络侵权责任主体方面,网络用户在网络侵权中的责任承担问题一直存在被简单处理的现象。本文从微观的视角,提出网络用户侵权责任的影响因素、不同角色的网络用户之间责任的配置等问题。学界对网络侵权责任形态一直存在争议,对连带责任的设定的质疑声音很大。笔者在此引出问题,为提出建议做好铺垫。通知规则是网络侵权责任制度中的重要规则,目前存在流程比较简单、反通知规则没有体现等诸多问题。在免责事由方面,网络侵权责任存在一般免责事由的适用问题;同时需要探索网络侵权责任特殊的免责事由。第四部分主要对域外网络侵权责任的经验做法加以介绍。对应第三部分的问题,笔者重点选取美国、英国等国家近年来的立法经验。对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也有涉及。第五部分是在基本理论和域外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提出立法建议。本部分内容对网络用户的责任认定与追究、通知规则的重新塑造等建议进行充分的说明和论证,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网络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綦书纬;;英国网络版权侵权立法评析及借鉴[J];私法研究;2015年01期
2 马新彦;姜昕;;网络侵权中转发者责任考察[J];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02期
3 司晓;范露琼;;知识产权领域“通知—删除”规则滥用的法律规制[J];电子知识产权;2015年Z1期
4 任松岭;;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构成新探——以Capitol Records,Inc.v.Thomas-Rasset案为线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张凌寒;;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反思与重构[J];河北法学;2014年06期
6 王利明;;论网络侵权中的通知规则[J];北方法学;2014年02期
7 王洪;谢雪凯;;网络服务商第三方责任之现代展开——立法演进、立法思想与理论基础[J];河北法学;2013年07期
8 蔡唱;;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规则的反思与重构[J];法商研究;2013年02期
9 梅夏英;刘明;;网络侵权归责的现实制约及价值考量——以《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为切入点[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10 杨立新;刘欢;;自媒体自净规则保护名誉权的优势与不足[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冯雪s,
本文编号:2690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690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