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可得利益赔偿制度
发布时间:2020-06-01 20:18
【摘要】:合同法律制度中的可得利益赔偿制度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保障该制度顺利运行也成为司法实践中的攻坚战。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表明了合同预期利益应当得到保护的态度。那么应当赔偿可得利益的理论依据为何?可得利益赔偿的范围是什么?可得利益赔偿的范围数额又应当如何确定呢?因此,应明确可得利益的内涵,区分可得利益损失同其他利益如期待利益损失、履行利益损失、信赖利益损失以及机会丧失的不同点。同时进一步分析可得利益赔偿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应当如何合理适用限制规则以及确定可得利益赔偿的计算标准以与计算方法。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明了该论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指出本论题研究的可行性。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合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若不能很好的保障当事人对合同的期待,则会导致合同适用率下降,降低交易效率。在第二部分概述可得利益的概念为可得利益应为期待利益中的由合同履行后带来的财产增值利益。其具有未来性,不确定性以及可救济性的特征。同时也阐述了对可得利益赔偿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第三部分的主要是考察了我国可得利益赔偿之立法现状,指出我国目前可得利益赔偿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可得利益概念界定不清导致的司法实践认定混乱的问题,可得利益赔偿没有明确的计算标准以及计算方法以及可得利益限制规则适用混乱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对可得利益赔偿的历史考察以及对我国的启示,该章通过考察国内外对可得利益赔偿的规定旨在为我国可得利益赔偿提供借鉴之处。第五部分,则是最为重要的对我国可得利益赔偿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首先在比较的视野下明确指出其同相关概念的不同之处,列举了可得利益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对可得利益的计算方法做出明确与系统的分类加强可得利益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同时也理清了多种可得利益限制规则的适用方法。本文文主要采用了比较法方法、法规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为我国合同可得利益赔偿制度贡献微薄之力。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6
本文编号:2692005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弋;;探讨我国合同法对可得利益的保护[J];法制与经济;2015年07期
2 陈乔珠;;合同解除后可得利益赔偿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年33期
3 刘承韪;;违约可得利益损失的确定规则[J];法学研究;2013年02期
4 王轶;关淑芳;;合同当事人利益的类型化分析[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年10期
5 赵娥;;论违约损害赔偿制度中的可得利益赔偿[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陈坚;;论我国合同解除后的期待利益保护[J];法律适用;2012年08期
7 任东冬;;浅析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J];法制与社会;2012年09期
8 闫仁河;高亚春;;违约可得利益赔偿之立法及其阐释[J];法学杂志;2011年11期
9 李运杨;;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学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闫仁河;;违约可得利益赔偿的证明标准之完善——兼论可得利益认定的自由心证制度[J];学术交流;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贤军;我国合同法中可得利益保护研究[D];西北政法大学;2016年
2 章喻婕;违约可得利益赔偿问题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徐峰阳;论违约可得利益赔偿制度[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9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69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