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美法上的比例责任及其借鉴
发布时间:2020-06-23 19:13
【摘要】: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而对于这种因果关系的认定也会变的越来越困难,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很多因果关系不明的案件,这是因为我国对于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是采用“高度盖然性”的标准,这种标准使得在没有100%的证据证明原告确实受到来自被告的损害时,原告的权益将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按照这种标准处理因果关系不明的案件不利于彰显法律公平的原则,也会造成人们对法律的保护性产生疑问。基于这种传统的因果关系规则存在的缺陷,本文着眼于利用比例责任这样一种制度,比例责任的运用是在因果关系不明的前提下,根据被告的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大小进行责任范围的划分,换句话说原告能够根据自己的证据证明力度获得相应的补偿,而对于这种可能性大小的认定在不同的案件中又有着不同的标准,本文主要通过英美法上比例责任的运用,力求能够借鉴英美法中的比例责任对因果关系不明的案件在已有的制度上进行补充,希望能够使因果关系不明的案件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能够更好的平衡原被告双方之间的利益冲突。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3
本文编号:2727765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远扬;;论侵害人不明的大规模产品侵权责任:以市场份额责任为中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王竹;;论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最终责任份额的确定方式[J];法商研究;2010年06期
3 李迎春;杜庆华;;论高空抛物侵权诉讼的复合结构——基于《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的规范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杨垠红;;多因不明侵权中比例责任之适用[J];政法论坛;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郝丹丹;存活机会丧失的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2 杨延兰;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D];重庆大学;2008年
3 黄延杰;浅析我国侵权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27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277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