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权法上的权利与利益二分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险峰;;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侵权构成模式——以“民事权益”的定位与功能分析为中心[J];法学研究;2013年06期
2 夏琳;;英美法中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制度对中国的借鉴价值[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刘召成;;死者人格保护的比较与选择:直接保护理论的确立[J];河北法学;2013年10期
4 张平华;;人格权的利益结构与人格权法定[J];中国法学;2013年02期
5 李秀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J];河北法学;2012年11期
6 满洪杰;;荣誉权作为独立人格利益之质疑——基于案例的实证分析[J];法商研究;2012年05期
7 于飞;;违背善良风俗故意致人损害与纯粹经济损失保护[J];法学研究;2012年04期
8 雷秋玉;;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侵权法保护——基于权利与利益的二分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薛军;;非典型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模式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沈建峰;;具体人格权立法模式及其选择——以德国、瑞士、奥地利、列支登士敦为考察重点[J];比较法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敏敏;我国侵权法上纯粹经济损失赔偿问题之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2 黄丽丽;我国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52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5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