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赡养分担与遗产预分配协议的效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1 07:33
【摘要】:老龄化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将不可避免的出现,而养老就成为了 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中国人口多、基数大的基本国情势必很难在短时间内向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建设成熟、配套的社会养老模式,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居家养老是一个大多数人可能的选择。而反观这几年的赡养状况,子女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事情时常见于新闻报道,这也令人担忧。另一个问题是对于遗产的处理。在中国民间流传着生前不宜分配遗产的忌讳,老人在生前不愿立下遗嘱,这就为将来的矛盾埋下伏笔。亲属间为了遗产而争斗的案例屡见不鲜,撕破脸皮断绝关系乃至大打出手都有出现。这种现状既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也与中华传统美德背道而驰。而在实务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协议,即赡养分担与遗产预分配协议。在该协议中,被赡养人和被继承人是同一主体,赡养人之间订立协议约定以承担相应的赡养为条件,在被赡养人死后分得相应的遗产份额。这一协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赡养和遗产分配问题,提前决定赡养义务的分担和遗产的分配,减少社会矛盾的出现。推行赡养分担与遗产预分配协议的问题主要在于协议的效力未有法律明确的规定,特别是该协议绕过了利益最相关的当事人,即被赡养人,同时也是被继承人,这让协议是否有效打上了一个问号。赡养分担与遗产预分配协议的效力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赡养分担的约定具有何种效力,二是遗产预分配约定具有何种效力,三是在两者间建立一种关联关系的效力。本文通过案例、文献和法律条文的梳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第一个问题,赡养分担的约定只要没有侵害被赡养人的合法利益即是有效的,并提出了七项标准来判断是否违反了法定赡养义务。对于第二个问题,遗产预分配约定属于附生效条件的赠与协议,在遗产继承完成之前不具备完全的法律效力,但对签订协议的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不能违反约定。对于第三个问题,这样一种关联关系的建立,并不违背法律规定,也不违反公序良俗,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而是有效的。当然还有一个最关键的要点是,无论赡养分担与遗产预分配协议如何约定,对于被赡养人或被继承人都不具有任何的约束力,被赡养人可以要求任意子女承担赡养义务,被继承人也可以自行拟定遗嘱分配遗产,任何人不得干涉。因此,在处理赡养分担与遗产预分配协议纠纷时,首先需要遵守一个原则,即保护被赡养人及被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被赡养人要求被赡养的请求和被继承人分配自己遗产的权利。第二,对于协议当事人要求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当事人须按约承担赡养责任、分配交付遗产,违约者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第三,对于当事人和第三人纠纷的,应当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不能支持按协议约定侵占第三人利益的请求。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
【图文】:

子女,房屋所有权,原告,住院费用


图2.邋1陈某甲诉陈某乙等继承纠纷案逡逑据一审法院查明的情况,2006年11月27曰陈某辛取得一处房屋所有权之前的11月7曰原告和众被告经协商达成了关于陈某辛赡养和继承协议,约定由陈某乙(被告之一)负责陈某辛生前的生活赡养及丧葬费病住院费用由其他子女酌情承担,房屋由陈某乙继承,其他子女自愿放

析产,纠纷,夫妇,等分


逦丨'司逡逑木逦宜逡逑图2.邋1陈某甲诉陈某乙等继承纠纷案逡逑根据一审法院查明的情况,2006年11月27曰陈某辛取得一处房屋所有权证,逡逑而在此之前的11月7曰原告和众被告经协商达成了关于陈某辛赡养和继承问题逡逑的家庭协议,约定由陈某乙(被告之一)负责陈某辛生前的生活赡养及丧葬费用,逡逑重大疾病住院费用由其他子女酌情承担,房屋由陈某乙继承,其他子女自愿放弃。逡逑之后同年的11月15曰原告陈某甲与陈某乙两人签订补充协议,约定的主要内容逡逑与之前的家庭协议相同,陈某甲不承担陈某辛的一切生老病死费用同时对陈某辛逡逑名下房产归陈某乙继承无异议。该案的核心争议点就在于签订的家庭协议是否有逡逑效。该案经历一审、二审两次审理和再审申请,虽然最终结论是维持了一审的判逡逑决,但相应的审判依据有所差异。一审法院认为案争房产是陈某辛的遗产,原告逡逑①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宁民终字第2376号

子女,私生活,法律要求,无理由


村村通网也以快要建设完成,全国有96%的行政村已经实现了宽带时有86%的贫困村完成了宽带接入。[161所以精神赡养首要的要求是子女有足够的情感联络,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不限于见面,每周一个电话不见得就弱于一年见上一面,在条件所限难以回家时更要保持联络。赡无理由的拒绝与被赡养人来往、拒不联系探访,在有空闲并且被赡养人情况下,应当“常回家看看”。其次,精神需求具有特定性、不可替代个子女对于父母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哥哥不可能代替弟弟,更不可能,精神赡养对于每一个人而百都是公平的,是他人无法分担的。最后,对于隔代后代也有精神上的需求,赡养人应当在能力足够的情况下尽量养人对其孙子女、外孙子女的联系、探视的需求,不得无故拒绝。至于生活、情感生活,子女本就不应当随意干涉,这不仅是赡养的要求,也是社会要求、法律要求,任何人都不应当随意的干涉他人的私生活。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璇;竺杏月;狄昌娅;;国内外养老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现代商业;2016年11期

2 伍海霞;;啃老还是养老?亲子同居家庭中的代际支持研究——基于七省区调查数据的分析[J];社会科学;2015年11期

3 陈卫佐;;处分行为理论之正本清源[J];政治与法律;2015年07期

4 许中缘;;未生效合同应作为一种独立的合同效力类型[J];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年01期

5 王家国;;“精神赡养”与中国法制的亲情伦理回归[J];法学;2015年01期

6 姚引妹;李芬;尹文耀;;单独两孩政策下独生子女数量、结构变动趋势预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7 王利明;;继承法修改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7期

8 郭竞成;;居家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社会保障研究;2010年01期

9 唐灿;马春华;石金群;;女儿赡养的伦理与公平——浙东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性别考察[J];社会学研究;2009年06期

10 熊汉富;;独生子女对父母精神赡养的道德责任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永平;平安村的财产继承[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一帆;附条件合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吕栋;共有分割请求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64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64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4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