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未注册译名商标保护的实质性相似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10:16
【摘要】:未注册译名商标是外文商标在中国市场语言表达汉化的结果,好的译名商标有助于商业营销的成功,由于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同一外文商标词可能有多个译名与之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外文和中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相关公众和舆论媒体会对外文商标形成惯用的对应词,这就是事实上的译名商标。由于相关公众的语用习惯,这种译名商标极易让相关公众将其与之对应的商品或服务联系起来,起到识别和区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商标作用,这种价值的存在是他人抢注译名商标的主要动力。本文所指的未注册译名既包括对中国商家也包括对外国商家的英文商标词进行翻译的结果。文章主要从实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现有包括商标俗称在内的未注册译名商标抢注等侵权案例的考察和分析,归纳出未注册译名商标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对未注册译名商标的保护范围存有争议:首先,与外文商标具有一定对应关系的多个未注册译名商标是否应该受保护?其次,符形不近似的其它译名是否在保护范围内,例如外文商标的中文音译已经注册,意译是否应该受保护?或者如果意译已经注册,音译是否应该受保护?最后,未注册译名商标的商标俗称是否应该受保护?我国对未注册译名商标的保护并不理想,能直接适用的法条寥寥无几。关于未注册译名商标的保护范围可以适用商标法第13条第2款驰名商标的保护、第32条在先使用权的保护;而商标俗称则可以适用第10条第1款第8项的“不良影响”条款以及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调整。商标法条款针对的大多是注册商标,对于未注册商标,以上条款有着顾此失彼的适用缺陷,无法使未注册译名商标包括商标俗称获得全面的保护,直接导致这些未注册译名商标以及其商标俗称容易被他人抢注。法条适用的不足以及匮乏反映了理论上的认识不清,核心的理论问题是:实质性相似原则可否适用于未注册译名商标的保护。实质性相似原则也叫等同原则,在专利法上和著作权法上都适用。关于专利法上的等同原则,其法理精神在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表明的技术特征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本文所讲的商标之间的实质性相似指的是用现行商标法很难判断商标符形是否构成近似,两商标在符形上可能不相同也不近似,但是使用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上,却能够实现相同的商标功能,指向同一个商家,代表着该特定商家产品的良好品质或者其他商誉以及有关的美好联想,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赢得商业利润。外文商标与其中文译名字符及字符组合不同,而内涵一致或高度近似,构成实质性相似。外文商标与其中文译名字符的符形明显不同,但是指向的商家、商品一致,“形不同而实同”,是否可以依据实质性相似原则,将译名商标包括商标俗称纳入保护范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在多大范围内可以将译名商标纳入保护范围?将实质性相似原则引入我国商标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商标的注册原则要求在申请商标注册前必须严格确定商标的符形,根据我国商标法第4条的规定,包括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内的商业主体要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商品或者服务取得商标专用权,必须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言外之意就是如果要取得商标专用权,应该进行商标注册,商标法给予注册商标的保护是全面而系统的,相比之下,未注册商标不论在保护范围,还是保护强度上都很弱,只能处于一种保护不确定的状态。其次,我国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是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品或者服务类别相同或者近似,而外文商标的很多译名商标符形不同,当被他人抢注使用于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却可能产生与外文商标一致的所指,实质上产生了商标的功能,只是在符形上不一致。我们可以引入符号学原理来解析商标,论证实质性相似原则适用未注册译名商标保护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商标首先是一种包括能指、对象和所指的符号统一体,能指即商标的符形,通常我们所说的商标实际上指的就是商标能指,而商家及其商誉构成商标的所指,商标贴附的商品或服务就是商标的对象。商标的功能在于通过商家的使用,帮助相关公众按图索骥、根据商标符形(能指)识别出商家(所指)来,商标功能的发挥实际上是商标符号意指过程的实现。商标保护的实质在于保护商家的商誉,防止攀附。一般情况下,商标商誉攀附是通过商标能指的近似、相似达成的,而对于译名商标,该译名商标与外文商标或者其他译名商标之间的能指(符形)有可能完全不同,但是商标所指却可能一致,利用符形不同的译名商标攀附外文商标的商誉具有隐蔽性,要规制这种行为也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建议在商标法中纳入“实质性相似”原则,从而对利用或者抢注译名商标、攀附他人商誉的行为加以规制。本文第一章从未注册译名商标保护的现状抽象出问题和法律保护的难点。第二章对未注册译名商标做了简要界定,阐述了实质性相似原则的引入对未注册译名商标保护的必要性。第三章运用符号学探讨了实质性相似原则保护未注册译名商标的可行性,并运用商标意指效果的实质相似解决第一章概括的两大问题。第四章是对未注册译名商标保护制度引入实质性相似原则的构思,具体包括适用标准和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宏光;;为商标被动使用行为正名[J];知识产权;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保勇;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6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86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8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