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特殊动产物权变动规则法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10 08:16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汽车、船舶、航空器等特殊动产跟我们生活的联系愈加密切,与特殊动产相关的一些买卖合同纠纷也日益增多,要解决这些纠纷最为重要的当属特殊动产变动规则问题。在我们国家,与不动产、一般动产物权变动相关的法条主要是《物权法》第9条以及23条,即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以办理登记作为其生效条件,一般动产的变动以交付作为其生效条件。可有关特殊动产的相关规定,物权法24条的表述是不清晰的,该规定没有清楚的确立物权变动的生效条件是什么。《物权法》24条的模糊表述为特殊动产变动规则的理解和认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一些不统一判决的发生,最终降低了买卖交易的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这些困扰,2012年最高法施行《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并且在第10条中直接规定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方式采用履行交付义务即生效,办理登记即产生对抗力的原则。然而这一具体的规定却没有解决争议,反而让学术界对特殊动产物权变动规则的相关讨论变得更加激烈。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希望能够在介绍相关理论学说,分析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内外不同模式的基础上,对我们国家特殊动产物权变动规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期更好的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了动产与不动产二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介绍了特殊动产的概念以及特殊动产物权变动规则的相关理论学说。第二章介绍了我国现行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相关规定,并对司法解释第十条做了简要分析,指出第十条存在的理论及实践问题。第三章介绍了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相关模式。首先介绍了国外物权变动模式是意思及形式主义。然后分析了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应选择何种模式以及其法理。第四章是对现行特殊动产物权变动制度引发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在前述几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规则目前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毅;;我国多重买卖规则的检讨与重构[J];法学家;2014年06期

2 戴永盛;;论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与对抗(下)——兼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条[J];东方法学;2014年06期

3 戴永盛;;论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与对抗(上)——兼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条[J];东方法学;2014年05期

4 张力;郑志峰;;特殊动产一物二卖履行纠纷类型化思考——兼评《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10条[J];河北法学;2014年07期

5 崔建远;;机动车物权的变动辨析[J];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02期

6 王利明;;特殊动产一物数卖的物权变动规则——兼评《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10条[J];法学论坛;2013年06期

7 刘保玉;;论多重买卖的法律规制——兼评《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9、10条[J];法学论坛;2013年06期

8 程啸;;论动产多重买卖中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的确定标准——评最高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9、10条[J];清华法学;2012年06期

9 龙俊;;中国物权法上的登记对抗主义[J];法学研究;2012年05期

10 许德风;;不动产一物二卖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竞元;登记对抗下的物权变动及其对抗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庆一;特殊动产的所有权变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2 任梦荷;特殊动产一物数卖的所有权变动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3 宋红畅;特殊动产所有权变动模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4 魏振华;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李百主;特殊动产所有权取得中的交付与登记[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6 刘景波;论登记对抗主义在动产物权变动中的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7 陈春琴;特殊动产二重买卖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8 张长青;我国特殊动产所有权移转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9 方晓宇;动产抵押权登记对抗主义下第三人的范围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王力;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7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87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7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