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的认定
发布时间:2020-08-21 02:37
【摘要】:我国与其他绝大多数国家一样,都采用著作权法保护计算机软件。传统的著作权作品一般都是供人们阅读和欣赏的,而计算机软件则不同,它是一种兼具作品和工具双重属性的新型技术知识体,其根本价值在于其内在的功能性。这就使得软件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在很多细节上与传统的著作权作品不同。而且,计算机软件自身技术性强,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软件侵权的认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原则是软件侵权案件中最常用的认定方法。首先,对涉案的两款软件是否实质性相似进行判断。然后,再认定被告是否有“接触”原告软件的机会或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原告只需证明被告有“接触”的可能即可,而不要求证明“接触”的具体事实。最后,针对实质性相似,给被告一个提出合理解释的机会。在对软件反向工程进行侵权认定时,应当区分商业性使用和非商业性使用,采用不同的认定标准。在非商业性使用情况下,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三步检验标准”;在商业性使用情况下,应当具体认定行为人是否为合法用户、是否只为获取软件的兼容信息、是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兼容信息。也就是说,在商业性使用情况下,只有合法用户为获取兼容信息实施反向工程才是合法的。在对软件最终用户进行侵权认定时,应当重点考察商业性使用要件和过错要件。司法实践中,在适用“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原则时,存在着重“实质性相似”、轻“接触”的倾向,这是不可取的,要重视对“接触”的认定。而且,法官在裁判过程中要尽到裁判职责,不能过度依赖鉴定结论。此外,在软件侵权案件中,公证机关的公证取证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技术鉴定人员应当透明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3.41
本文编号:2798797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韬;李嵘;石磊;;《石鸿林诉泰州华仁电子资讯有限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的理解与参照——计算机软件设计缺陷对比在侵权判定中的运用[J];人民司法(案例);2016年26期
2 梁志文;;版权法上实质性相似的判断[J];法学家;2015年06期
3 尚广振;;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中Telnet取证的合理适用[J];中国版权;2015年05期
4 吴汉东;;试论“实质性相似+接触”的侵权认定规则[J];法学;2015年08期
5 张亚;刘洁;;软件著作权侵权判断标准问题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年22期
6 何琦;;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和赔偿中若干问题探析[J];电子知识产权;2015年07期
7 白帆;;软件著作权侵权的证明方式与责任承担 由磊若公司诉金辰公司、大秦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展开[J];电子知识产权;2014年10期
8 邓恒;;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判定之“实质性近似”再审视——以美国司法判例演变为研究对象[J];法学杂志;2014年09期
9 张广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实证研究[J];人民司法;2014年13期
10 宋健;顾韬;;计算机软件侵权认定若干问题论述[J];人民司法;2014年13期
本文编号:2798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98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