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地下空间权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14:45
   地下空间权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作为整体的空间权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物权,也是特殊空间独立于土地所有权的标志;地下空间是空间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现代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化发展,其对于促进不动产空间立体化应用,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所有权社会化等问题的意义愈发凸显。基于现实的迫切需要,在20世纪两大法系的发达国家纷纷通过立法确立了地下空间权制度,并且各具特色。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十分迅速,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地下空间的立法仍然颇为滞后。在基本法层面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第136条对此有简单之规定①,远不能满足地下空间权的制度要求;而各地方政府的相关规章制度,虽然各具特色,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难以建立完整的地下空间权体系。总体看来,我国的地下空间权立法,毫无疑问是亟待改善的。本文拟从地下空间权和地下空间役权两大角度出发,通过对地下空间权的理论争议研究,明确其是指在他人土地地表以下的特定空间范围内,以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为目的,而使用其特定地下空间的用益物权;结合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将地下空间权构建为中国化的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再通过对地下空间役权制度的理论研究,分别研究地下空间役权的设定、登记对抗主义要件以及消灭的法律后果,强调该制度应当在我国确立;最后,通过对地下空间相邻关系以及地下空间并存权利关系的分析对比,明确对于地下空间的相邻关系和权利并存关系,除了类推适用平面相邻关系的规则之外,还应当设定地下空间权性质的特殊调整规则。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923.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我国地下空间权制度概述
    1.1 我国地下空间权的基本规定
        1.1.1 地下空间权的客体
        1.1.2 地下空间权的设定
        1.1.3 地下空间权的内容
    1.2 地下空间权的制度价值
        1.2.1 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1.2.2 促进城市不动产社会化
        1.2.3 协调土地利用关系
    1.3 我国地下空间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1.3.1 地下空间权的体系
        1.3.2 地下空间权的特征
2 我国地下空间权的独立地位的确立
    2.1 地下空间权独立性的理论争议
        2.1.1 地下空间权独立肯定说
        2.1.2 地下空间权独立否定说
    2.2 地下空间权独立性的依据
        2.2.1 地下空间权独立的理论依据
        2.2.2 地下空间权立法的国际经验
3 我国地下空间建设用地所有权制度的确立
    3.1 我国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构建的理论争议
        3.1.1 我国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独立性的理论争议
        3.1.2 我国应当承认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3.2 我国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立
        3.2.1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定
        3.2.2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规则
        3.2.3 我国应当赋予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行使权利的必要空间
4 我国地下空间役权制度的构建
    4.1 我国地下空间役权制度的理论争议
        4.1.1 地下空间役权成立的肯定说
        4.1.2 地下空间役权成立的否定说
        4.1.3 我国应该设定独立的空间役权制度
    4.2 地下空间役权制度的特征
        4.2.1 地下空间役权的体系
        4.2.2 地下空间役权的设定
        4.2.3 地下空间役权的登记
    4.3 地下空间役权的消灭
        4.3.1 地下空间役权消灭的类型
        4.3.2 地下空间役权消灭的法律后果
5 地下空间权的权利并存关系和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制
    5.1 地下空间权权利并存关系的调整
        5.1.1 地下空间权与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并存关系
        5.1.2 地下空间权与先设定的用益物权的权利并存关系
        5.1.3 地下空间权与后设定的用益物权的权利并存关系
        5.1.4 地下空间权与再设定的用益物权的权利并存关系
    5.2 地下空间相邻关系的法律调整
        5.2.1 平面相邻关系规则的类推适用与新规则的适用
        5.2.2 空间相邻关系的约定效力
        5.2.3 我国地下空间权利并存关系与相邻关系的处理规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利明;;空间权: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李延荣;;关于空间利用权的思考[J];法学家;2006年03期

3 张礼洪;;民法典的分解现象和中国民法典的制定[J];法学;2006年05期

4 刘保玉;;空间利用权的内涵界定及其在物权法上的规范模式选择[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杨立新;王竹;;不动产支撑利益及其法律规则[J];法学研究;2008年03期

6 张洋;牛学辉;;论空间利用权作为独立权利的基础[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王利明;;论物权法中车库的归属及相关法律问题[J];现代法学;2006年05期

8 陈祥健;建立我国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政法论坛;2003年01期

9 陈祥健;关于空间权的性质与立法体例的探讨[J];中国法学;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2826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26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