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游戏直播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22:20
在信息化发展与法治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当下,网络游戏直播行业对相关政策法规的供给提出了新的客观要求,后者明显难以适应网络游戏直播行业的发展变革。网络游戏直播作为网络直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指直播者(网络游戏主播)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即时传输网络游戏操作画面并实时和观众互动的活动。我国网络游戏直播主要包括三方法律关系主体:网络游戏直播的行为主体——主播、网络游戏直播的传播主体——平台、网络游戏直播的监管主体——政府。我国网络游戏直播活动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第一,在网络游戏主播层面,存在纳税界限模糊与行业自律阙如;第二,在网络游戏直播平台层面,存在电子著作权保护机制匮乏和直播平台的合作监管欠缺等问题;第三,在网络游戏直播的监管层面,存在政府督管理规范阙漏、政府监管主体权责不清、政府监管技术方法落后的问题。为了实现网络游戏直播的法治化,应从自律和他律两个维度切入,以构建网络游戏直播行业规范和加强自律为基础,最终以完善网络游戏直播政府监管体系为核心,综合构建网络游戏直播的全方位监管体系。首先,网络游戏直播法律问题的解决,需构建网络游戏主播行业规范,明确主播纳税身份与健全行业管理机制。其次,在完善网络游戏主播行业自律规范的基础上,还需加强电子著作权的保护和确立直播平台的合作监管。最后,应该完善网络游戏直播监管体系,具体来说应该从加强监管法律的体系化建设、完善监管主体的权责配置、促进监管技术方式的革新等三方面齐头并进。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2.16;D923.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网络游戏直播概述
第一节 网络游戏直播的内涵及特点
一、网络游戏直播的内涵
二、网络游戏直播的特点
第二节 网络游戏直播的两种类型
一、竞技类网络游戏直播
二、固定情境类网络游戏直播
第三节 网络游戏直播的法律关系主体
一、网络游戏直播行为主体——主播
二、网络游戏直播传播主体——平台
三、网络游戏直播监管主体——政府
第二章 我国网络游戏直播的法律困境
第一节 网络游戏主播自律他律缺失
一、纳税界限模糊
二、行业自律阙如
第二节 网络游戏直播平台规制不足
一、电子著作权保护机制匮乏
二、直播平台的合作监管欠缺
第三节 网络游戏直播政府监管虚置
一、监督管理规范阙漏
二、监管主体权责不清
三、监管技术方法落后
第三章 我国网络游戏直播的法治化路径
第一节 构建网络游戏主播行业规范
一、明确主播纳税身份
二、健全行业管理机制
第二节 补强网络游戏直播平台规制机制
一、规范电子著作权的保护
二、确立直播平台合作监管
第三节 完善网络游戏直播监管体系
一、加强监管立法体系化建设
二、理顺监管主体的权责配置
三、促进监管技术方式的革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8358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2.16;D923.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网络游戏直播概述
第一节 网络游戏直播的内涵及特点
一、网络游戏直播的内涵
二、网络游戏直播的特点
第二节 网络游戏直播的两种类型
一、竞技类网络游戏直播
二、固定情境类网络游戏直播
第三节 网络游戏直播的法律关系主体
一、网络游戏直播行为主体——主播
二、网络游戏直播传播主体——平台
三、网络游戏直播监管主体——政府
第二章 我国网络游戏直播的法律困境
第一节 网络游戏主播自律他律缺失
一、纳税界限模糊
二、行业自律阙如
第二节 网络游戏直播平台规制不足
一、电子著作权保护机制匮乏
二、直播平台的合作监管欠缺
第三节 网络游戏直播政府监管虚置
一、监督管理规范阙漏
二、监管主体权责不清
三、监管技术方法落后
第三章 我国网络游戏直播的法治化路径
第一节 构建网络游戏主播行业规范
一、明确主播纳税身份
二、健全行业管理机制
第二节 补强网络游戏直播平台规制机制
一、规范电子著作权的保护
二、确立直播平台合作监管
第三节 完善网络游戏直播监管体系
一、加强监管立法体系化建设
二、理顺监管主体的权责配置
三、促进监管技术方式的革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孟轶;;网络游戏直播平台的传播学刍议[J];戏剧之家;2015年18期
2 刘青;;网络游戏直播平台现状概述[J];商;2015年29期
3 陈纯柱;王露;;我国网络立法的发展、特点与政策建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杨玲;;论电子数据的公证保全——以网络证据的公证保全为中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吴道霞;;加强我国网络警察建设的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838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3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