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国一般人格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51.6;DD9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德国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3.1 重难点
1.3.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德国一般人格权及其损害赔偿的背景分析
2.1 德国一般人格权的确立
2.1.1 德国一般人格权确立的背景条件
2.1.2 德国一般人格权确立的标志——读者来信案
2.2 德国一般人格权损害赔偿的司法困境
2.3 小结
第3章 德国一般人格权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起源阶段
3.1 保罗达克尔案
3.1.1 案情介绍及判决分析
3.1.2 法院对《德国民法典》原第253条的突破适用
3.2 学术理论观点
3.2.1 否认说
3.2.2 补偿性功能说
3.3 小结
第4章 德国一般人格权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发展阶段
4.1 骑士案
4.1.1 案情介绍及判决分析
4.1.2 “痛苦抚慰金”的类推适用
4.2 人参案
4.2.1 案情介绍及判决分析
4.2.2 法院“通说”论证方式的形成
4.3 学术理论分析
4.3.1 痛苦抚慰金数额计算的争议
4.3.2 慰抚性功能说
4.4 立法尝试
4.4.1 1958 -1959年《关于修改民法对一般人格权与名誉权保护的草案》
4.4.2 1967 -1968年《损害赔偿法》的修正和补充
4.5 小结
第5章 德国一般人格权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成熟阶段
5.1 索拉雅案
5.1.1 案情介绍及判决分析
5.1.2 “金钱消除损害”的确立
5.2 学术理论分析——惩戒性功能说
5.3 立法保护模式及展望
5.4 小结
第6章 对我国一般人格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文;;作为新兴权利司法保护方法的一般人格权[J];法学杂志;2019年06期
2 周曼;邓建中;;在我国民法典确立一般人格权制度的构想[J];时代主人;2018年12期
3 王红日;;论一般人格权地位的重新确立——兼评《人格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22期
4 李景义;;论一般人格权概念之存废——以立法考察为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4年06期
5 蔡杨鑫;;以域外人格权窥视——我国一般人格权所依托的法律关系[J];知识经济;2014年19期
6 马俊驹;王恒;;未来我国民法典不宜采用“一般人格权”概念[J];河北法学;2012年08期
7 薛军;;揭开“一般人格权”的面纱——兼论比较法研究中的“体系意识”[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8 邹超;;从法律保护看一般人格权[J];福建法学;2001年02期
9 霍尔斯特·埃曼;杨阳;;德国法中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和内涵[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01期
10 叶金强;;一般人格权制度初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阿依加马丽·苏皮;人格权中财产利益的私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烨;论德国一般人格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刘阳;一般人格权保护的考量因素[D];辽宁大学;2018年
3 余若冰;论一般人格权[D];西南大学;2018年
4 施佳倩;“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5 王平林;司法实践中一般人格权保护类型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魏梦;论一般人格权中的人格尊严[D];苏州大学;2014年
7 何思静;论一般人格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公文卿;人格权利法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浩;我国人格权立法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10 李树真;论民法人格权[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38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3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