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中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见义勇为中民事责任的规制现状分析
2.1 民法学视角下的见义勇为
2.1.1 见义勇为的民法学内涵
2.1.2 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的关系
2.2 我国民法调整见义勇为中民事责任的规定
2.2.1 我国民法调整见义勇为中民事责任的现行规定
2.2.2 我国民法调整见义勇为中民事责任相关规定的比较分析
2.3 国外法中与见义勇为民事责任相关的规定
2.3.1 法国法中与见义勇为民事责任相关的规定
2.3.2 日本法中与见义勇为民事责任相关的规定
2.3.3 美国法中与见义勇为民事责任相关的规定
第三章 见义勇为人救助不当所承担的民事责任
3.1 见义勇为人救助不当对侵权人所承担的民事责任
3.2 见义勇为人救助不当对第三人所承担的民事责任
3.3 见义勇为人救助不当对受助人所承担的民事责任
第四章 受益人对见义勇为人的补偿责任
4.1 受益人的“可以补偿”责任内容剖析
4.1.1 受益人的“可以补偿”责任适用前提
4.1.2 受益人的“可以补偿”责任性质界定
4.1.3 受益人的“可以补偿”责任请求权主体
4.2 受益人的“应当补偿”责任内容剖析
4.2.1 受益人的“应当补偿”责任适用前提
4.2.2 受益人的“应当补偿”责任性质界定
4.2.3 受益人的“应当补偿”责任请求权主体
第五章 从法律适用角度突破见义勇为民事责任相关规定的困境
5.1 我国受益人补偿责任相关法律规定面临的适用困境及突破
5.1.1 受益人补偿责任相关法律规定面临的适用困境
5.1.2 突破受益人补偿责任相关法律规定适用困境的建议
5.2 我国见义勇为人救助免责相关法律规定面临的适用困境及突破
5.2.1 见义勇为人救助免责相关法律规定面临的适用困境
5.2.2 突破见义勇为人救助免责相关法律规定适用困境的建议
第六章 从侧面强化我国见义勇为民事责任相关规定的实施效果
6.1 侧面强化的路径—多元化救济见义勇为人
6.1.1 多元化救济见义勇为人的理论基础
6.1.2 我国多元化救济见义勇为人的立法现状
6.2 侧面强化路径的完善—明确各种救济方式间的适用关系
6.2.1 我国立法尚未明确各种救济方式间的适用关系
6.2.2 明确各种救济方式间的适用关系以缓和受益人的民事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良,张维;网络银行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2期
2 王凡;“分公司”民事责任问题思考[J];中国律师;1995年03期
3 兰先昌;浅析开办单位的民事责任问题[J];法律适用;1999年08期
4 张铭泉;;打车软件服务纠纷的民事责任问题简析[J];法制与社会;2019年11期
5 杨立新 ,尹艳;关于侵权小说编辑出版者的民事责任问题[J];法学评论;1994年02期
6 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骆钰;黎建新;;银行卡欺诈民事责任问题研究[J];武汉金融;2011年12期
7 陈宇;;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研究[J];会计师;2017年01期
8 李兴树;汪国献;;上级主管机关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探讨[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9 杨婧;;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J];商品与质量;2010年S8期
10 李明辉;财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琛;见义勇为中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2 周迁凤;论人工智能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3 甘治琦;特许经营中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宋丹;我国校车事故的民事责任问题分析[D];西北大学;2013年
5 田世云;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邱润根;美国信息披露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木子;专家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许华荣;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艳昇;律师事务所在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中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10 王寅;认证机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76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7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