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正当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1 14:30
  诉讼时效制度是一项基本民事制度,它对权利人主张权利给予了法律上的时间限制,诉讼期间届满权利人将可能丧失权利。鉴于该制度的后果如此严重,对它的具体规定从法哲学角度进行严格的正当性审视,是促进该制度不断优化、实现保障权利目标的必要工作。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源于苏联法制传统,有些规定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现实,在解决具体社会问题方面作用有限,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出现正当性不足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并非对该制度的充分正当性论证,只是相对于法的安定性的一种考量,因而规定诉讼时效制度时要非常谨慎;其二,时效制度在诉讼法上可以发挥某种证据法上的功能,不过这同样并非对该制度的正当性论证,相关规定需要接受更严格的正当性拷问。如果诉讼时效制度缺乏对正当性的敏感,在效率、安全与公平、正义的价值权衡之中,缺乏对正当性维度的足够尊重,可能会导致该制度在具体规范上正当性基础薄弱,难以承受价值拷问,从而无法有效发挥其定分止争的积极功能,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从正当性角度来看,我国诉讼时效期间制度的问题表现为两点:一是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过短,对部分权利人要求过于严格,宜根据现实需要适当延长,...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诉讼时效制度正当性困境之考察
    第一节 对诉讼时效制度进行正当性考察的意义
        一、正当性的概念
        二、对诉讼时效制度进行正当性考察的意义
    第二节 诉讼时效制度需要增强正当性论证
        一、以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之理由减损权利缺乏正当性论证
        二、诉讼时效秩序之形式正义不能压倒实质正义
        三、时效代替证据的理由并非正当性论证
    第三节 正当性视角下诉讼时效期间具体规则的立法缺陷
        一、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过短
        二、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过严
第二章 我国诉讼时效制度正当性困境之缘由
    第一节 诉讼时效制度与我国重实质正义的传统观念的冲突
        一、诉讼时效对现实中的熟人交往习惯未充分照顾
        二、诉讼时效制度不符合中国人的重视情理的实质正义观念
        三、诉讼时效未考虑厌讼传统中的权利保护需要
    第二节 诉讼时效制度的正当性论证
        一、诉讼时效制度需要重视其社会道德基础
        二、司法裁判的原则衡量同样可能引入道德因素
        三、诉讼时效制度应当与社会公众的道德观念相协调
第三章 我国诉讼时效制度若干困境之解决
    第一节 诉讼时效制度的应然价值理念
        一、权利保护应当支持实质正义的实现
        二、私法制度宜更多尊重权利人意志
        三、法律移植应尽可能与中国传统和习惯相协调
    第二节 正当性视角下诉讼时效期间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应适当延长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以保护权利人之权利
        二、应承认当事人对诉讼时效期间约定的效力以尊重意思自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基础与规范表达《民法总则》第九章评释[J]. 朱晓喆.  中外法学. 2017(03)
[2]关于民法总则中时效制度立法的思考[J]. 郭明瑞.  法学论坛. 2017(01)
[3]民法总则之期间立法研究[J]. 王轶.  法学家. 2016(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解读、评论和修改建议[J]. 梁慧星.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05)
[5]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评论[J]. 朱晓喆.  东方法学. 2016(05)
[6]追诉时效的正当性根据及其适用[J]. 陈洪兵.  法治研究. 2016(01)
[7]诉讼时效中的意思自治[J]. 刘晓农,钟辉成,宗丽佳.  江西社会科学. 2015(12)
[8]我国民法典编纂中时效立法的三个问题[J]. 房绍坤.  法学杂志. 2015(09)
[9]比较法视野下我国消灭时效制度构建的几个问题[J]. 郝丽燕.  河北法学. 2015(09)
[10]诉讼时效立法中的几个问题[J]. 高圣平.  法学论坛. 2015(02)

博士论文
[1]诉讼时效制度的伦理危机及其消解之道[D]. 连光阳.湖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10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10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