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09:42
现行《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确定,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商标侵权行为,应在合理计算出权利人损失、侵权人获利、许可使用费的基础上,再在13倍的幅度内确定赔偿额。该规定被认为是商标侵权领域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可谓是我国加大商标权保护的一大创举。由于条文本身的局限,未能涉及相关内容的具体实施规则,最高人民法院也尚未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以致在实践中缺少权威指引和司法标准。本文从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法律规定入手,就商标侵权诉讼实践问题抓取相关数据,找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商标侵权领域适用的现实困境,分析深层原因,提出完善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思考。第一章对现行《商标法》的修改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对第六十三条的内容进行文义解释,为后文的论述做铺垫。就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司法实践问题,选取部分案例作为统计数据的来源,得出惩罚性赔偿可操作性不强、权利人举证不积极、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关系模糊的三个结论。第二章承接上文提出的三个问题,对其中的深层原因和争议内容进行分析。首先,《商标法》对第六十三条的“恶意”和“情节严重”规定不明确,相关司法解释也未能提供可参考...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实践
第一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概述
二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含义理解
三 商标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功能
第二节 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行规范
一 现行《商标法》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二 对现行《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的解读
第三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商标侵权领域适用的问题分析
一 案例来源说明及统计结果
二 典型案例事实及裁判结果
三 惩罚性赔偿制度具体适用的问题
第二章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现实难题
第一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条件不明确
一 对“恶意”的定义界定模糊
二 “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缺失
三 关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条件的考察与分析
第二节 惩罚性赔偿责任面临举证困境
一 缺少对商标价值的专业评估环节
二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证明标准略高
三 关于美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举证制度的考察与分析
第三节 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关系不清晰
一 关于法定赔偿是否应为惩罚性赔偿计算基数之辩
二 关于美国商标侵权中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关系的考察与分析
第三章 对完善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思考
第一节 明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一 司法实践中“恶意”的具体类型
二 建立“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
第二节 化解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举证难题
一 选择性采纳市场上对商标价值的评估结果
二 适当降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证明标准
三 充分适用举证妨碍规则
第三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不以法定赔偿为计算基数
一 造成赔偿计算方式适用的混乱
二 对侵权人造成不当的加重处罚
三 容易导致权利人怠于举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证明妨碍规则在确定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J]. 刘晓. 知识产权. 2017(02)
[2]新《商标法》惩罚性赔偿制度问题探析[J]. 侯凤坤. 知识产权. 2015(10)
[3]论过错与商标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以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为背景[J]. 张先昌,张怡歌. 知识产权. 2015(01)
[4]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的过错责任推定与赔偿数额认定——以举证责任规则为视角[J]. 吴汉东. 法学评论. 2014(05)
[5]论商标侵权案件中的损害赔偿水平[J]. 段芸蕾,谢晓尧. 政法学刊. 2014(02)
[6]侵犯商标权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J]. 冉崇高,赵克,黄淳. 人民司法. 2014(03)
[7]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追求——实质公平[J]. 李润. 时代金融. 2014(02)
[8]举证妨碍规则在赔偿确定阶段的适用及其限制——兼评新《商标法》第63条第2款[J]. 张泽吾. 知识产权. 2013(11)
[9]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探析——兼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三部法律的修订[J]. 曹新明. 知识产权. 2013(04)
[10]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知识产权侵权领域的引入[J]. 杨丛瑜,王坤.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1)
硕士论文
[1]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研究[D]. 李冰祥.山东大学 2017
[2]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法律适用[D]. 杜靖怡.华东政法大学 2016
[3]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法律适用[D]. 许谦.华东政法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64369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实践
第一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概述
二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含义理解
三 商标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功能
第二节 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行规范
一 现行《商标法》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二 对现行《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的解读
第三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商标侵权领域适用的问题分析
一 案例来源说明及统计结果
二 典型案例事实及裁判结果
三 惩罚性赔偿制度具体适用的问题
第二章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现实难题
第一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条件不明确
一 对“恶意”的定义界定模糊
二 “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缺失
三 关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条件的考察与分析
第二节 惩罚性赔偿责任面临举证困境
一 缺少对商标价值的专业评估环节
二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证明标准略高
三 关于美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举证制度的考察与分析
第三节 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关系不清晰
一 关于法定赔偿是否应为惩罚性赔偿计算基数之辩
二 关于美国商标侵权中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关系的考察与分析
第三章 对完善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思考
第一节 明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一 司法实践中“恶意”的具体类型
二 建立“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
第二节 化解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举证难题
一 选择性采纳市场上对商标价值的评估结果
二 适当降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证明标准
三 充分适用举证妨碍规则
第三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不以法定赔偿为计算基数
一 造成赔偿计算方式适用的混乱
二 对侵权人造成不当的加重处罚
三 容易导致权利人怠于举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证明妨碍规则在确定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J]. 刘晓. 知识产权. 2017(02)
[2]新《商标法》惩罚性赔偿制度问题探析[J]. 侯凤坤. 知识产权. 2015(10)
[3]论过错与商标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以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为背景[J]. 张先昌,张怡歌. 知识产权. 2015(01)
[4]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的过错责任推定与赔偿数额认定——以举证责任规则为视角[J]. 吴汉东. 法学评论. 2014(05)
[5]论商标侵权案件中的损害赔偿水平[J]. 段芸蕾,谢晓尧. 政法学刊. 2014(02)
[6]侵犯商标权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J]. 冉崇高,赵克,黄淳. 人民司法. 2014(03)
[7]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追求——实质公平[J]. 李润. 时代金融. 2014(02)
[8]举证妨碍规则在赔偿确定阶段的适用及其限制——兼评新《商标法》第63条第2款[J]. 张泽吾. 知识产权. 2013(11)
[9]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探析——兼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三部法律的修订[J]. 曹新明. 知识产权. 2013(04)
[10]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知识产权侵权领域的引入[J]. 杨丛瑜,王坤.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1)
硕士论文
[1]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研究[D]. 李冰祥.山东大学 2017
[2]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法律适用[D]. 杜靖怡.华东政法大学 2016
[3]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法律适用[D]. 许谦.华东政法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64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6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