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商标法意义上真品的内涵及判定

发布时间:2021-05-05 23:11
  2013年第三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首次引入了"混淆可能性"的商标侵权标准,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正式确立了商标侵权判断的"混淆可能性"标准,即"双相似+混淆可能性"是混淆理论的实践模式,但是商标与商品之间在没有发生混淆的情形下被切断了联系,商标难以进行市场扩张,两者无法进行良性互动,或者使商标功能受损,此时由于混淆理论的局限性无法解释该行为,笔者认为可以从符号学角度出发,把商标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结构体,那么,对商标结构意义上的破坏就会影响商标功能的实现。 

【文章来源】: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0,(1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商标的符号学性质
2 商标法意义上真品的内涵
3 生产、销售和售后过程中的真品问题
    3.1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真品问题
    3.2 产品销售环节的专用权范围问题
    3.3 产品售后环节的商标权穷竭问题
        3.3.1 旧货翻新销售的概念及特征
        3.3.2 旧货翻新的种类
        3.3.3 旧货翻新销售的商标侵权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破坏商标品质保证功能构成商标侵权——“不二家案”判前判后的思考[J]. 成文娟,张书青.  电子知识产权. 2016(06)
[2]商标性使用的判定[J]. 李春芳,李淇.  知识产权. 2014(08)
[3]商标权效力范围的边界与限制[J]. 张玉敏,凌宗亮.  人民司法. 2012(17)
[4]商标合理使用规则的确立和完善——兼评《商标法(修改稿)》第六十四条[J]. 王莲峰.  政治与法律. 2011(07)
[5]翻新手机“维修”与“再造”的区分[J]. 黄武双.  检察风云. 2011(13)
[6]重塑侵害商标权的认定标准[J]. 李雨峰.  现代法学. 2010(06)
[7]商标平行进口中的“真品”研究[J]. 张慧霞.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8]论商标声誉攀附行为与商标侵权行为的区别[J]. 潘志成.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8(02)
[9]试论商标的符号性质[J]. 任国敏.  兰州商学院学报. 1997(03)

硕士论文
[1]论字号突出使用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认定[D]. 梁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170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170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2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