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义务人的知晓”对物权/债权二元区分的改善
发布时间:2021-05-05 23:34
1978年以后,我国为了迅速重建市场财产体系,只能依靠人为理性的快速建构,历史地选择了物权/债权的二元区分财产权结构。总体来看,这一结构既有历史前见提供的路径依赖,又符合日常经验的常识认知,也能满足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需要以及现代交易的正当保护要求,因此具有历史、经验以及逻辑的自洽性,从整体结构上应予保存。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带来的复杂交往互动,这一典范式结构也从产生、变化阶段走向质疑阶段,受到了不绝的批评,基于其内在理论冲突、外生"中间权利"现象以及逻辑推演规则应用中的诸多矛盾,必须对现有物权/债权的僵硬区分标准予以改造。为此,有必要在现代权利话语语境下,以"义务人的知晓"作为物权逻辑链的新支撑,通过三个层次的默示外观反向推理方法重新建立物权的判断标准。同时,可借以实现私人意思判断坐标的转换,以权利人本人的意思与权利相对人的意思相互制约、互动并行。
【文章来源】:法学. 2015,(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物债二分体系下的物权法定[J]. 张鹏. 中国法学. 2013(06)
[2]后让与担保:一个正在形成的习惯法担保物权[J]. 杨立新. 中国法学. 2013(03)
[3]物权法自治性观念的变迁[J]. 朱虎. 法学研究. 2013 (01)
[4]财产权利的对抗力规范——从继承中的财产法规则谈起[J]. 张凇纶. 政法论坛. 2013(01)
[5]债权与物权在规范体系中的关联[J]. 常鹏翱. 法学研究. 2012(06)
[6]物权债权区分理论的再证成[J]. 温世扬,武亦文. 法学家. 2010(06)
[7]财产权二元体系新论——以排他性财产权与非排他性财产权的区分为视角[J]. 李强. 现代法学. 2009(02)
[8]私法体系中的债权物权区分说——萨维尼的理论贡献[J]. 金可可.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2)
[9]论“中间型权利”与财产法二元架构——兼论分类的方法论意义[J]. 冉昊. 中国法学. 2005(06)
[10]法定物权的社会成本——两岸立法政策的比较与建议[J]. 苏永钦.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6)
本文编号:3170800
【文章来源】:法学. 2015,(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物债二分体系下的物权法定[J]. 张鹏. 中国法学. 2013(06)
[2]后让与担保:一个正在形成的习惯法担保物权[J]. 杨立新. 中国法学. 2013(03)
[3]物权法自治性观念的变迁[J]. 朱虎. 法学研究. 2013 (01)
[4]财产权利的对抗力规范——从继承中的财产法规则谈起[J]. 张凇纶. 政法论坛. 2013(01)
[5]债权与物权在规范体系中的关联[J]. 常鹏翱. 法学研究. 2012(06)
[6]物权债权区分理论的再证成[J]. 温世扬,武亦文. 法学家. 2010(06)
[7]财产权二元体系新论——以排他性财产权与非排他性财产权的区分为视角[J]. 李强. 现代法学. 2009(02)
[8]私法体系中的债权物权区分说——萨维尼的理论贡献[J]. 金可可.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2)
[9]论“中间型权利”与财产法二元架构——兼论分类的方法论意义[J]. 冉昊. 中国法学. 2005(06)
[10]法定物权的社会成本——两岸立法政策的比较与建议[J]. 苏永钦.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6)
本文编号:3170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170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