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代孕契约对确定代孕子女监护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15 01:08
  2014年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全国首例因代孕技术而引发的争夺子女监护权的案件,该案因一审与二审完全相反的判决结果引发了较为广泛的讨论。此案件也是文章成稿之时我国唯一一个与命题相关的案例,故其为文章的重要参考对象。由于我国监护制度是与亲权所相融合的,我国的监护制度是属于广义上的监护,就未成年人的监护而言,监督、保护对象包括了在亲权保护下的以及未在亲权保护下的未成年人,父母子女关系是最为优先成立监护关系的基础,这也是讨论代孕子女监护权归属争议焦点之一。繁衍并且保护、监督后代是人类的最为基本的追求与本能,同时能为人们带来亲情的温暖。当渴望拥有自己家庭的梦想被自身病症所禁锢时,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为这些无法自然生育的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人工受精、代孕等技术的克服了多种因不孕或不育出现的困难,尤其是成功率比较大的代孕技术,还解决了女性无法怀胎的问题。然而就算在技术上能够将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有关这个新生儿的家庭伦理关系并没有在法律上予以明确。在法律没有明确作出规定的情形下,部门规章竟然成为了规制代孕的主角。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武警后勤部等12部门,还在...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相关学说及立法例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代孕契约与确定代孕子女监护人的关联现状
    第一节 代孕的现实状况
    第二节 代孕子女法律地位认定争论
        一、血缘说
        二、分娩说
        三、契约说
        四、子女最佳利益说
    第三节 我国对代孕的限制性规定
        一、现行规定
        二、立法草案
    第四节 法院对于监护权归属的裁判思路
第二章 代孕契约的合法性
    第一节 生育权的保护范围
    第二节 我国现行限制性规定的效力
        一、作出限制性规定部门的权限
        二、国家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代孕契约与公序良俗原则
    第四节 合法代孕契约的条件
        一、符合公序良俗的具体代孕情形
        二、合法代孕契约的类型
第三章 代孕契约对监护人认定的效力
    第一节 对亲子关系继而确定监护人的效力
        一、对婚姻中提供了遗传物质一方的效力
        二、对婚姻中没有提供遗传物质一方的效力
    第二节 公示的必要性
    第三节 对亲子关系的否认
第四章 代孕契约无效时的监护人认定途径
    第一节 亲权的归属
        一、认定亲子关系的原则
        二、对负面影响的救济
    第二节 继父母子女关系
        一、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建立
        二、对监护权归属的证成
    第三节 监护能力
    第四节 协议监护
    第五节 事实上存在监护关系
    第六节 法律原则判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确定代孕子女监护人的现实法律路径——“全国首例代孕子女监护权案”评析[J]. 彭诚信.  法商研究. 2017(01)
[2]非法代孕与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的实现——全国首例非法代孕监护权纠纷案评释[J]. 朱晓峰.  清华法学. 2017(01)
[3]公序良俗在我国的司法适用研究[J]. 蔡唱.  中国法学. 2016(06)
[4]论代孕子女监护权的归属——以法规出发型诉讼为视角[J]. 谢文哲,刘正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5]试论继父母子女间抚养教育关系的认定[J]. 石琳.  法制与社会. 2016(32)
[6]民法基本原则:理论反思与法典表达[J]. 于飞.  法学研究. 2016(03)
[7]关于继父母子女之间继承权的合理性思考[J]. 房绍坤,郑倩.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6)
[8]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意思自治原理及其展开[J]. 侯佳儒.  环球法律评论. 2013 (04)
[9]“母亲”之法律再构建——以代孕为视角[J]. 吕群蓉.  河北法学. 2010(06)
[10]代孕生育合理控制与使用的法律规制[J]. 许丽琴.  河北法学. 2009(07)



本文编号:3230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230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