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人格物”视角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时间:2021-06-21 09:08
  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和经济资源、国土资源,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中国物质文化遗产数目众多,是悠久的历史的产物及见证,铭刻着不同社会群体形成文化认同的过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基因,是社会秩序与共同价值的重要基础,本质上是国家、民族及社群的“人格物”。作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的综合性、涵摄范围较广、具有典型性的概念,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及新型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人格物”仅包括: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世界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或文化景观、线性文化遗产、工业文化遗产、水下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随着国家对活跃文物市场、促进文物利用的改革意见的出台,按照文物的级别及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文物成为了可广泛交易及流通的对象,应将文物纳入物权法的调整对象。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开发及利用不当将造成国有资产贬值及流失。将物质文化遗产上升为人格物,是对社区及社区内民众的人格赋权,有利于中国追回流失海外文物,有利于以物权法为基础对人类积累的社会财富形成强大的法律保护,有利于现代条件下人格权与财产权的交融发展,有利...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章 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种类
    第一节 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考察
        一、国内外法规中对“物遗”的规定
        二、“物遗”的概念
    第二节 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
        一、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化
        二、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标准架构
        三、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延
第二章 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格物”证成
    第一节 物权法视域下的物质文化遗产
        一、物质文化遗产符合物的一般特征
        二、物质文化遗产符合物权法的发展性
        三、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物权法客体的物的特点
    第二节 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格物”之维
        一、“人格物”理论
        二、物质文化遗产“人格物”的权利主体
        三、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人格物”
        四、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格物”具有的特点
    第三节 物质文化遗产“人格物”定位的法律意义
        一、是对社区及管理机构的赋权
        二、有利于以物权法为基础保护物质文化遗产
        三、有利于中国追回流失海外文物
        四、有利于人格权与财产权的交融发展
        五、有利于增进社会保护物权的理念
    第四节 物质文化遗产“人格物”定位的文化意义
        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国际共识
        二、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社区的精神基因
        三、物质文化遗产能强化民族认同感
        四、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共同构成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
        五、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
第三章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第一节 《物权法》等立法供给不足
        一、预见性规定不足
        二、利用规则不足
        三、立法层级不高、实操性不强
    第二节 物权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权主体不明
        二、物权范围不清晰
    第三节 海外文物追索缺乏有力的请求权基础
        一、文物追索并未基于物权请求权
        二、购买流失文物后的捐献非长久之计
        三、国际公约制约性不足
        四、国外民事法律妨碍文物追索
    第四节 政府决策缺乏有效规制
        一、文保决策程序法治理念不强
        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三、城市规划缺乏有力保障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准入标准不规范
        二、保护及开发机制不健全
        三、涉文物工程及文物修缮规制失范
        四、政府部门缺乏联动机制
        五、征收、拆迁中侵犯物权现象普遍存在
第四章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推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
        一、完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
        二、对《文物保护法》作扩大解释
    第二节 明确权利主体地位
        一、明确管理部门的民事主体地位
        二、明确非营利性保护组织地位及权限
    第三节 完善物权规则
        一、确权规则
        二、利用规则
    第四节 完善侵权救济规则
        一、完善侵权诉讼及赔偿机制
        二、确立追回海外流失文物请求权基础
    第五节 强化国有资产保护
        一、遵守国有资产保护法规
        二、完善物质文化遗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权利束”视角探究数据权利[J]. 闫立东.  东方法学. 2019(02)
[2]为什么夏是一个问题[J]. 陈胜前.  读书. 2019(02)
[3]NGO参与下的欧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与模式[J]. 陈蔚,刘美,朱正.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11)
[4]基因人格权:一个新型人格权的理论证成[J]. 陈全真.  科技与法律. 2018(05)
[5]“人格物”的司法困境与理论突围[J]. 冷传莉.  中国法学. 2018(05)
[6]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与改革:意大利与中国比较视野[J]. 于冰,波斐里奥·海莱妮,斯卡罗纳·卢伊吉.  中国文化遗产. 2018(05)
[7]基本法律概念的构建与诠释——以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为重心[J]. 刘杨.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9)
[8]如何科学认识文物资产化问题[J]. 李耀申.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8(03)
[9]遗产活化、原址价值与呈现方式[J]. 吴必虎,王梦婷.  旅游学刊. 2018(09)
[10]“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遗产国际区域合作的法律思考[J]. 王云霞,张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博士论文
[1]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 高晓芳.吉林大学 2012
[2]适宜性人居环境研究——“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与方法[D]. 贺勇.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40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240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