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知识产权可融资租赁的适格性及制度回应

发布时间:2021-11-04 03:45
  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是金融和科技结合的新业态,与传统融资租赁相比,从兴起背景的时代性、交易客体的无形性、交易构造的独特性、出租方面临风险的阶段性都体现了其差异性特征。要构建我国知识产权融资租赁制度,首先面临知识产权是否具有融资租赁客体的适格性争议,需要从理论上创新、制度发展中继承、实践中客体范围厘清。其次,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推进知识产权融资租赁制度建设提供了较充分的借鉴,给予我们在制度设计上一些启示。再次,我国融资租赁制度构建,不仅要推进立法明确制度内容,制度设计上兼顾组织法和行为法在结构上的融合,而且必须将知识产权纳入可融资租赁范围,从内容和交易构造上与《合同法》相协同,从许可费用和许可时间上保证许可方式的合理性,同时须对出租方和承租方的保证责任、违约责任予以明确。 

【文章来源】:学习论坛. 2020,(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的兴起及其差异性
    (一)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的兴起
        1.融资租赁的涵义
        2.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是我国融资租赁的新业态
        3.知识产权融资租赁实现了证券化突破
    (二)与传统融资租赁比较存在的差异性
        1.兴起背景的时代性
        2.租赁标的物的无形性
        3.交易构造的独特性
        4.出租方面临交易前后的阶段性风险
二、知识产权作为融资租赁标的物的适格性分析
    (一)时代呼唤理论创新
        1.学术界的争议
        2.理论上不具有冲突性
        3.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的理论创新具有时代性
    (二)制度的适用性
        1.制度发展的包容性
        2.与我国现有制度的非冲突性
        3.法律属性的确认性
三、域外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的借鉴
    (一)美欧日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的相关规定
        1.美国认可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模式
        2.欧洲国家认可知识产权作为融资租赁的客体
        3.日本明确将知识产权纳入融资租赁的范围
    (二)启示
        1.租赁标的物范围适度扩大
        2.政府扶持不可缺少
四、我国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制
    (一)推动融资租赁立法
        1.融资租赁立法的坚迫性
        2.融资租赁制度的基本架构
        3.行为法和组织法的立法兼顾
        4.融资租赁公司的法律定位
    (二)将知识产权纳入融资租赁交易客体的特别规定



本文编号:3474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74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5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