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个人信息权之权利属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10:34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通讯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人们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的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2016年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的发生,致使个人信息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热点。2017年《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首次确立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规范,然而并未对个人信息权进行语义界定,同时也并没有对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加以明确规定,因此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首要前提是在私法上对个人信息权的权利性质进行定位。一方面,在我国当前的立法环境中,尽管确立了与个人信息相关的保护规范,但是在立法中有关个人信息权的专项规定存在缺漏,在针对个人信息权的专门立法领域甚至是一片空白;另一方面,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其法律属性认定不一,因此在司法适用中对于侵犯个人信息的案件存在多种案由。有些法院认为侵犯个人信息权属于侵犯隐私权案件;有的法院将侵犯个人信息权归于侵犯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范畴等范畴。因此,本文探讨的主题是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如何认定,明确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是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权的第一步,是确认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的重要前提。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包括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是立足于当前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个人信息权权利属性之学理争议
    (一) 人格权说
    (二) 财产权说
    (三) 新型权利说
二、个人信息权之人格权属性证成
    (一) 个人信息权纳入财产权范畴的不合理性
    (二) 个人信息权纳入新型权利范畴的困境
    (三) 个人信息权的应然属性
三、个人信息权之具体人格权属性定位
    (一) 将个人信息权定性为具体人格权之合理性
    (二) 个人信息权之新型具体人格权定性
    (三) 个人信息权兼具财产利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个人信息权的基本范畴[J]. 叶名怡.  清华法学. 2018(05)
[2]人格权的属性:从消极防御到积极利用[J]. 王利明.  中外法学. 2018(04)
[3]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J]. 叶名怡.  法学研究. 2018(04)
[4]《民法总则》中个人信息的界定及保护[J]. 路成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5]大数据时代数据权属及其保护路径研究[J]. 石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6]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J]. 杨立新.  法学论坛. 2018(01)
[7]个人信息权确立的双重价值——兼评《民法总则》第111条[J]. 郝思洋.  河北法学. 2017(10)
[8]个人信息权独立性再探讨——以《民法总则》的颁布为背景[J]. 蓝蓝.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9]作为民事权利的个人信息权保护探究——《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解析[J]. 李晓辉.  社会治理. 2017(05)
[10]个人信息权载入民法典刍议[J]. 韩旭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本文编号:3481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81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e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