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人格标识财产利益保护之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5 15:26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现象越来越普遍,人格标识财产利益保护问题日渐突出。以姓名和肖像为例,我国司法实践中,自然人人格标识财产利益保护形成了侵权责任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两种路径,这两种路径的背后是我国司法实践在姓名、肖像的保护范围界定和民事责任适用上存在争议。确定姓名、肖像等人格标识保护范围,依据权益损害类型进行民事责任适用,同时界分人格标识与个人信息,有利于细化人格标识财产利益的保护,规范法官裁判。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裁判概况
(一)样本裁判基本情况
(二)人格标识财产利益保护的两种裁判路径
1.侵权责任法路径
2.反不正当竞争法路径
二、司法裁判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范围问题
1.姓名和肖像的范围界定问题
2.权益主体范围界定问题
(二)民事责任适用问题
三、司法裁判中问题产生之原因
(一)立法不完善
(二)两种保护模式的影响
1.对姓名、肖像范围界定的影响
2.对权益主体范围界定的影响
3.对民事责任适用的影响
四、对策及建议
(一)人格标识财产利益保护范围的限制
(二)以权益损害的类型作为民事责任适用的标准
本文编号:403005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裁判概况
(一)样本裁判基本情况
(二)人格标识财产利益保护的两种裁判路径
1.侵权责任法路径
2.反不正当竞争法路径
二、司法裁判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范围问题
1.姓名和肖像的范围界定问题
2.权益主体范围界定问题
(二)民事责任适用问题
三、司法裁判中问题产生之原因
(一)立法不完善
(二)两种保护模式的影响
1.对姓名、肖像范围界定的影响
2.对权益主体范围界定的影响
3.对民事责任适用的影响
四、对策及建议
(一)人格标识财产利益保护范围的限制
(二)以权益损害的类型作为民事责任适用的标准
本文编号:4030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403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