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发布时间:2017-09-15 12:18

  本文关键词:论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更多相关文章: 商标申请人 在后使用人 利益协调


【摘要】:我国商标法上一直遵循商标先申请原则,即“先到先得”主义。但是商标以及商标注册申请具有独特的财产属性,这促使立法既要重视对具有“非依法不可拒绝性”性质的商标申请人利益保护,也要考量“劳动创造财产价值”理论而加大对商标在后使用人利益的保护。当然文中所介绍的“商标在后使用人”是善意的商标在后使用人。当商标在后使用人出现后,若法院对其利益保护不加以重视,反而只是绝对化保护在先财产权,即商标申请人的利益。这会导致商标在后使用人在正常投资下遭受巨大商业损失,影响以后正常的商业投资战略。况且,这一现象违背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规律。但是若一味的保护商标在后使用人利益,甚至忽视商标申请人的利益,此时不仅仅动摇了我国一直以来的商标注册制度,而且损害了商标申请人的信赖利益保护,对于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法治进程实在不利。鉴此,建议我国不应采取绝对牺牲任何一方利益的立法模式,而应在在坚持利益平衡的原则下,综合权衡学者们对此问题解决的考虑因素,如公共利益、先占、添附等因素。另外,我国应该一直坚持以“先申请原则”为前提,在符合商标法规定情形下,优先将商标权归属于在先的商标申请人。并在此基础下再明确如何保护商标在后使用人的利益。因此,我国应该建立起商标申请人与商标在后使用人的利益协调机制,并限定“不良影响”条款的适用范围,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再而健全商标公开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并借鉴美国的拒绝禁令制度,以此弥补商标注册原则的内在不足,实现司法实践中的个案正义。
【关键词】:商标申请人 在后使用人 利益协调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5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8-10
  • 二、文献综述10-12
  • 三、研究内容12-13
  • 四、研究方法13-14
  • 五、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14-15
  • 第一章 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的利益冲突15-31
  • 第一节 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冲突的理论基础15-25
  • 一、商标注册申请的属性15-17
  • 二、商标申请人的利益保护17-22
  • 三、商标在后使用人利益保护22-25
  • 四、利益保护之限制25
  • 第二节 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25-27
  • 一、商标权归属之争25-26
  • 二、合法性与合理性之争26-27
  • 第三节 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冲突的原因分析27-31
  • 一、商标申请的迟延公开27-29
  • 二、经济利益的驱使29
  • 三、品牌意识的欠缺29-31
  • 第二章 解决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冲突之法理支撑31-43
  • 第一节 先占和添附制度的启示31-34
  • 一、先占与添附之介绍31-32
  • 二、先占利益与商标申请人利益32-33
  • 三、加工人利益与商标在后使用人利益33-34
  • 第二节 公共利益理论之启发34-43
  • 一、商标法上的公共利益34-39
  • 二、“不良影响”条款之适用39-43
  • 第三章 我国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的利益协调43-54
  • 第一节 实现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协调之指导原则43-48
  • 一、利益平衡原则43-44
  • 二、保护在先权利原则44-47
  • 三、效用最大化原则47-48
  • 第二节 实现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协调之完善措施48-54
  • 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48-50
  • 二、限定“不良影响”条款的适用范围50-51
  • 三、健全商标公开制度51-52
  • 四、确立拒绝禁令制度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58-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2年中国商标申请注册概况[J];中国专利与商标;2003年02期

2 ;2002年度主要国家(地区)在华商标申请注册统计[J];中国专利与商标;2003年02期

3 ;2004年中国商标申请注册概况[J];中国专利与商标;2005年02期

4 ;2005年度商标申请、,

本文编号:856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856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6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