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权法中的假设因果关系
发布时间:2017-09-18 04:05
本文关键词:论侵权法中的假设因果关系
【摘要】:假设因果关系是侵权法领域一个关于损害赔偿的问题,从古罗马至今,从大陆法系至英美法系,都有学者对此展开了精彩的论述。本文主要对假设因果关系的性质、假设因果关系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假设因果关系与损害赔偿以及假设因果关系的类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力求阐述笔者对此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本文第一章是概要部分,第一节首先对假设因果关系在各法系的讨论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并对假设因果关系的概念做了初步的定义,第一节第二部分为笔者收集的一些假设因果关系以及后文会提到的与假设因果关系类似的介入因素以及适法性替代行为抗辩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在之后的文章中时有提到。第二节对假设因果关系与因果关系的本质区别做了介绍,通过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对假设因果关系与因果关系进行比较,进而明了假设因果关系的实质是损害的问题,而不是因果关系问题。第三节为假设因果关系的辨析,在本节的第一部分里笔者首先对假设因果关系的用语进行分析,以明确概念,第二部分则是对假设因果关系与适法性替代行为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的介绍,并且对两者在同一类案例中的冲突的解决提供了建议,第三部分则是对假设因果关系与介入因素的部分重合与不同之处的简要分析,并且明确了介入因素的理论对假设因果关系的可借鉴之处,同样地,蛋壳脑袋规则与癌症案都是被害人具有某种特质,但是他们在因果关系的进程上却又不同之处,第四部分对此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为对假设因果关系的类型化。假设因果关系的类型因其在因果进程和假设原因的性质不同而对损害赔偿具有着不同的影响,于此笔者在本章中对假设因果关系进行了分类。本章第一节主要是对德国学者以及德国法上对假设因果关系的分类的介绍,假设原因发生在损害的前后以及是否合乎法律的规定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曾世雄则是把本文的“西瓜案”列为第一种类型,“电缆案”为第二种类型,实际上是把假设因果关系与适法性替代行为进行了混淆;而在第三节里,笔者先按照假设原因与真实原因的先后顺序把假设因果关系分成两种情况,并进一步按照假设原因的性质把两种情况进行划分。对受害人的损害赔偿是侵权法填补损害功能的实现方式,而损害是什么则是侵权法理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本文而言损害的本质是什么关系到假设原因是否得以适用。第三章第一节就是对关于损害本质的两个典型学说差额说与利益说进行了梳理与介绍,并对在此观点下的假设因果关系问题处理如何出了做了一些探究;损害计算的时间也是对假设因果关系修正损害赔偿的可能性的一个影响因素,但究其本质,该影响也是对损害的本质的不同理解造成的,故在第二节笔者也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假设因果关系 损害赔偿 类型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1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导论7-9
- 第一章 假设因果关系概述9-25
- 第一节 假设因果关系的概念9-11
- 一、概念的讨论9-10
- 二、相关案例10-11
- 第二节 假设因果关系与因果关系11-17
- 一、结构上的区分12-15
- 二、功能上的区分15-17
- 第三节 假设因果关系的辨析17-25
- 一、用语辨析17-19
- 二、与适法性替代行为抗辩19-21
- 三、与介入因素的辨析21-23
- 四、两类特殊案例的比较23-25
- 第二章 假设因果关系的类型化25-31
- 第一节 德国学者观点25-26
- 第二节 台湾学者的类型化26-27
- 第三节 类型化的原则27-31
- 一、假设原因在真实原因之前的情况27-29
- 二、假设原因发生在后的情况29-31
- 第三章 假设因果关系与损害赔偿31-38
- 第一节 损害的本质31-35
- 一、差额说32-33
- 二、组织说33-35
- 第二节 损害计算的时间点35-38
- 参考文献38-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扬宇;;定罪因果关系及认定标准的建构——从两个案例切入[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01期
2 权新广;;试谈刑法中的因果关系[J];法学研究;1963年03期
3 夏起经;;刑法中的因果关系[J];法学研究;1981年02期
4 梅o,
本文编号:873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87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