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上运输中承运人的留置权
本文关键词: 海上货物留置权 构成要件 法律程序 出处:《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海上运输中承运人的留置权问题,是当今海上货物运输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留置权的正确行使无论对于承运人债权的保障还是货主正当权益的维护都是极为重要的。在强调保护承运人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善意货方的利益,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应当仔细斟酌、认真研究海上运输中承运人留置权的成立要件和行使方式等问题,以使留置权这一重要担保方式在海上运输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在写作时坚持“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通过研究大陆法系各国关于留置权的立法例,指出有必要在一般留置权规定之外,对海上承运人的留置权给予特殊保护。海上运输中承运人的留置权可以分为海上货物留置权、转租运费留置权和转租收入(包括转租运费和转租租金)留置权三种,相应的海商法规定体现在海商法第87条、第88条和第141条。其中海上货物留置权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2—6章的内容主要围绕此问题展开,重点研究海上货物留置权的成立要件和实现程序等问题。第7章讨论分租运费留置权和转租收入留置权,结论为二者的性质是债权转让而非占有留置权。
[Abstract]:The issue of carrier's lien in maritime transport is a hot topic in the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The correct exercise of lie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carrier's creditor's right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cargo owner. While emphasiz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carrier's interests, the interests of the bona fide partie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two are two aspects of the same problem. In order to make lien play its due role in the field of maritime transport, it is necessary to carefully study the establishment and exercise of the carrier's lien in the field of maritime transport, so as to make the lien play its due role in the field of maritime transport. This paper insists on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inking of "from general to special" when writing,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go beyond the provisions of general lien by studying the legislation examples of lien in the countries of civil law system. In maritime carriage, the carrier's lie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lien on goods by sea, the lien on sublease freight and the lien on sublease income (including sublease freight and sublease rent). The corresponding maritime law provisions are embodied in articles 87, 88 and 141 of the Maritime Law. Chapter 7 discusses sub-lease freight lien and sub-lease income lie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nature of the two lien is transfer of creditor's rights rather than possession lien.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D996.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颂韶;再论承运人的货物留置权──一个法律漏洞的认定及其补充[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7年00期
2 潘建明;海峡两岸留置权制度之比较刍议[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宋辉;试论我国《担保法》中的留置权制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靳长征,刘建二;关于留置权的几个问题[J];河北法学;2001年04期
5 王华,李楠;析定期租船合同出租人对转租船舶收入的留置权——对我国《海商法》第141条的质疑[J];世界海运;2004年01期
6 谭九生;论动产抵押权与留置权的效力冲击[J];商业研究;2004年13期
7 李志文,赵晓梅;海峡两岸海上货物运输中货物留置权法律的比较研究[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5年00期
8 陈丹英;浅论《海商法》141条转租船舶收入留置权制度及其完善[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9 张竞芳;留置权若干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3年02期
10 杜文聪;关于留置权立法规定之比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陵;;试论海运货物留置权的行使[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学斌;薛祖望;;修船费在实现船舶留置权中的清偿位阶[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兴裕;;论海商法中的货物留置权[A];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朱清;谢伟;;论承运人在目的港对船载货物的留置权[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方国庆;;论承运人、港口经营人留置权的行使[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石福新;;海运留置权实务探讨[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现民;;国际货运代理关系中的物权保护[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金平;;对抵押担保司法解释的若干法律思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江绚;;建设工程优先权的法律思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徐富斌;;承运人留置权的成立、排除和限制[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赖美萍;行使留置权有助船企追索修船款[N];中国船舶报;2009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董暖;当“拾金不昧”遇到“留置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崔建远;留置权可以成立于第三人的动产上[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柴丽华;房东能否行使留置权[N];房地产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孙贤程;留置权:建筑业能否期待[N];建筑时报;2005年
6 党同皓 方 莉;同时履行抗辩权与留置权之辨析[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祁立民;债权人能行使留置权吗[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 余俊;诠释“留置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9 王梅中;房屋出租方无权行使留置权[N];房地产时报;2005年
10 周科 冯卫红;留置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区别[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陶云燕;农村土地权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宋宗宇;优先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董学立;美国动产担保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毛和文;论英美法系的不动产按揭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吴浩;商法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辜明安;物权请求权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刘玉杰;动产抵押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德武;海上货物留置权制度功能主义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2 谢伟;论海上运输中承运人的留置权[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3 尹新桥;论海商法中的留置权[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4 周伟;海事留置权制度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5 杨晓春;留置权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6 徐鼎斌;海上货物留置权法律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庄炜;论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的留置权问题[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8 于克红;论留置权的效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寇丕鑫;海运货物留置权若干问题的探讨[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10 周杨;我国海上货物留置权问题的法律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1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53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