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鹿特丹规则》下的无单放货责任制度

发布时间:2018-03-10 18:39

  本文选题:提单 切入点:无单放货 出处:《华侨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中,凭正本提单放货是长期以来人们恪守的规则,然而随着海上贸易与运输的发展,这一做法在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冲突。《鹿特丹规则》试图通过构建新的无单放货责任体系制度,使部分无单放货行为有条件地合法化,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着各方的难题。然而新框架下的无单放货责任体系制度虽有其优越性,亦存在不足之处。本文试图通过探析这一新制度的利弊,思考其对我国修改《海商法》可能带来的启示,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文章先介绍了《鹿特丹规则》构建新的无单放货责任体系之缘由,介绍这一现象之理论基础,从其概念及形式入手,进而揭示该现象的危害性,通过针对无单放货责任制度的立法及实践现状的介绍,阐明这一新制度制定的必要性;接着重点介绍新公约对无单放货责任制度是如何进行重构的;之后作者对《鹿特丹规则》下无单放货责任制度的利弊进行权衡,分析其创新与值得借鉴之处,探究其不足之处,思考其可能为海上货物贸易与运输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讨论《鹿特丹规则》下的无单放货责任制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分析我国应当如何在即将修订的《海商法》中对其加以参考借鉴。本文拟采用语义分析、逻辑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价值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论文的特色之处在于结合国内外对无单放货问题的判例和规定,从正反两方面对《鹿特丹规则》中无单放货责任制度的有关实体规定加以评析,探讨如何把握住即将进行的中国《海商法》修改之时运,对无单放货问题进行规制以适应国际运输法律的新发展,经过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应当借鉴新公约中的无单放货制度,但需要对其中相关内容加以调整和完善,以提高规则的操作可能性,适应我国的海商法实践。
[Abstract]:In the legal system of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the delivery of goods by original bill of lading has long been the rule that people have adhered to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trade and transportation, The Rotterdam rules try to establish a new system of liability for the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bill of lading to legalize part of the act of delivery without bill of lading in a conditional way. However, the system of no-bill delivery liability system under the new framework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new system.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reason why the Rotterdam rule constructs a new liability system for shipping goods without bill, and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phenomenon. Starting with its concept and form, this paper reveals the harmfulnes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clarifies the necessity of this new system by introducing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ystem. Then it introduces how the new convention reconstructs the liability system of non-bill delivery, and then the author weig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liability system under the Rotterdam rules, analyze its innovation and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explore its shortcomings. Consider its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trade and transport of goods by sea. Finally,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liability system for non-documentary delivery under the Rotterdam rul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use semantic analysis, logic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value analysis, et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per are tha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ase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issue of non-bill delivery, the relevant substantive provisions of the liability system of non-bill delivery in the Rotterdam rules are evaluated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grasp the timing of the upcoming revision of China's Maritime Law, and how to regulate the issue of undocumented deliver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law. After an analysis and study, it is considered that China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undocumented delivery system in the new convention.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cont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possibility of the rules and adapt to the practice of maritime law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96.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晶莹;论“无单放货”行为的性质归属和责任定位[J];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2 李永来,潘静;一起无单放货案的始末[J];水运管理;2002年03期

3 韦祖林;无单放货的表现形式及责任[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戴美萍;浅析无单放货中的法律问题[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许俊强;无单放货的法律适用[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4年00期

6 张书林;无单放货责任的时效问题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辛海;;无单放货,谁来埋单?[J];中国船检;2005年12期

8 何海军;;无单放货的表现形式及其法律性质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纯;夏卫华;;国际海运中无单放货法律性质再认识[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刘俊;;试析不同主体情况下无单放货的法律性质[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跃川;;再论无单放货案件的法律适用[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2 廖一帆;;无单放货不等于错交货物[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单红军;赵阳;;无单放货,狼乎?兔乎?[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周明达;;关于无单放货案研讨[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嘉生;张勤;;试论无单放货案的举证要求与举证责任[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何丽新;付超伟;康南;陈悦;朱明;;无单放货实务问题研究——国内各级法院153个无单放货案件之分析[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孔庆德;;构成无单放货的条件——兼论无单放货后承运人追回货物的处理[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郭峰;;无单放货之我见[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关景欣;;谈无单放货的法律性质[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杜建星;;承运人在无单放货索赔中的抗辩[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昌明律师事务所 蒋五四;无单放货了,怎么办?[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2 ;涉外企业谨防“无单放货”欺诈行为[N];辽宁日报;2002年

3 撰稿 记者 周旭娇;无单放货风险多 企业应留好证据[N];东莞日报;2013年

4 上海海事法院 王蕾;无单放货事实和责任如何认定?[N];国际商报;2008年

5 丁运时;遭遇无单放货 依据法律挽回损失[N];国际商报;2007年

6 赵鹿军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鹿特丹规则》无单放货规定存隐忧[N];中国交通报;2009年

7 高明生;析一起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无单放货纠纷案[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陈莹 通讯员 杨莉;“鹿特丹时代”下无单放货规则岂无忧?[N];中国水运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詹小乐;空调企业遭遇外贸“无单放货”[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上海海事法院 钱旭;自行将提单交还承运人将丧失无单放货损害赔偿请求权[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塔利莉;无单放货的法律规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乔琨;无单放货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赵婉婷;《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无单放货法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柳亦蔓;承运人无单放货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4 庞学惠;论FOB条件下的货物控制权制度[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馨;无单放货法律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16年

6 端雪;《鹿特丹规则》无单放货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16年

7 钟亚琼;《鹿特丹规则》下我国无单放货制度的完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8 余晓璐;《鹿特丹规则》下的无单放货责任制度[D];华侨大学;2015年

9 杨青;无单放货诉讼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朱瑛;无单放货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94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594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1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