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论海上货物运输中的交付不着的法律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27 22:02

  本文选题:海上货物运输 + 交付不着 ; 参考:《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摘要】: 在海事审判实践中,因无人向承运人提示提单要求提货而引起的纠纷,是当前不断增长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案件中的一类。由于解决此类纠纷的法律依据不够充分,有限的法律法规条文不够严谨,既互有矛盾冲突之处,又与实践操作的可行性相脱节,因此在承运人、实际承运人、托运人、提单背书人、收货人等主体之间,缺乏统一的、明确的权利义务划分的界限。为了更好地平衡船货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本文在比较《海商法》《合同法》相关条文基础上,特别提出了“交付不着”的概念,以揭示无人提货、延迟提货或拒绝提货等事实的本质特征,,并且基于交付不着会产生承运人交付义务免除、注意义务减轻以及有权主张损害赔偿请求的后果,本文详细界定或阐释了交付不着的构成要件,以防止承运人滥作抗辩。针对当前承运人因交付不着寻求法律救济时可能遇到的诸多困境,本文更多地从司法的角度,从诉讼主体、诉讼时效、诉讼程序等方面着手,探讨了权利行使的主体、对象、诉讼时效以及权利行使的范围和权利行使的方式等法律问题,以期围绕交付不着主题,尽可能全面地提出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其中特别评述了当前承运人、海关处置交付不着货物时遇到的法律局限,并适当地提出了有关处置方式的完善方向。总体而言,海上货物运输中的交付不着的法律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兼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法律问题,有必要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活动中加以充实丰富。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maritime trial, the disputes caused by the non-presentation of bill of lading to the carrier for delivery of goods is one of the increasing cases of contract of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As the legal basis for resolving such disputes is inadequate and the limited legal provisions are not strict enough,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them and the feasibility of practical operation. Therefore, in the case of the carrier, the actual carrier, the shipper, The bill of lading indorser, consignee and other subjects, lack of a unified, clear division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balance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parties,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the relevant articles of the Maritime Law and the contract Law,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no delivery", so as to reveal that no one has taken delivery of the good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cts such as late delivery or refusal to take delivery, and based on the fact that failure to deliver would give rise to a waiver of the carrier's obligation to deliver, the mitigation of the obligation to pay attention and the right to claim damages, This article defines or explains in detail the undeliverable element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arrier from overdefending. In view of the many difficulties that the carrier may encounter when he fails to seek legal remedy for deliver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from the angle of judica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ubject of action, limitation of action, procedure and so on. The legal problems such as the limitation of action and the scope of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and the way of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are expected to put forward a pla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s comprehensively as possible around the subject of no delivery. In particular, the legal limitations encountered by the current carrier in handling the undelivered goods are reviewed, and the direction of perfection of the disposal methods is put forward appropriately. In general, the legal problem which cannot be delivered in the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is a legal problem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at deserves attent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enrich it in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D923;D922.2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献忠;论工会权益的法律救济及工会干部的法定职责——新《工会法》解读[J];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2 王学政;建立统一的行政法律救济制度[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3 穆红玉;;检务公开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张立红;;行政计划初探[J];前沿;2006年02期

5 徐卫;;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应遵循的几个基本理念[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苏惠芳;;论行政征收的设定及法律救济[J];阴山学刊;2006年04期

7 刘党英;;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原则[J];上海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8 张学慧;;论行政裁决之法律救济[J];沧桑;2007年01期

9 陈艳;李延;;教育行政执法的法律救济制度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7年02期

10 刘畅;;商业秘密的侵害和救济[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军;龙光友;欢民;李文涛;;法律与可持续发展[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王世进;黄知中;;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法律救济探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刘明桂;张东山;;港口国监督中船舶不适当滞留问题的探讨[A];海船进江与航行安全保障论文集[C];2003年

5 朱晓勤;;我国海洋溢油生态损害的法律救济问题——以《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2款为中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毅;张立营;;论学生体育权利的法律救济[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魏建;;对《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8 陈学斌;;浅谈因专利权缺陷而滥用337调查程序对被申请人造成损失进行法律救济的可能性[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5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5年

9 刘守英;;对《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10 刘昌国;李业斌;;海上货物运输货差中的赔偿问题[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昊 通讯员 马占军 邹世发;仲裁,法律救济的又一途径[N];民营经济报;2005年

2 刘泰山 贺林平;小小接访点 谱写和谐曲[N];人民日报;2007年

3 杨涛;应尽快给灾区提供更多的法律救济[N];海南日报;2008年

4 戴海学 周维标 湖南省武冈市国土资源局;法律救济申请期限怎样计算节假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杨涛;尽快给灾区提供民事、行政法律救济[N];人民政协报;2008年

6 尤玉华 孟尔进;村委会不出具婚姻状况证明的法律救济途径[N];江苏经济报;2003年

7 管莹;帮邻居盖房时摔成重伤,如何寻求法律救济?[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李 轩;论当事人举证不能的法律救济[N];法制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全四清;民营企业家渴望法律救济[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10 陈耀东;权利遭侵害时有哪些救济渠道[N];农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洪昌;选举权的法律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蒋跃川;海上货物运输中货方诉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陈韶峰;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及其纠纷的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孟祥娟;版权侵权认定与法律救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翟东堂;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张凌竹;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蒋红莲;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8 刘婧婧;宪政视野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肖峰;论股权出资的监管与立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范履冰;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唯军;论海上货物运输中的交付不着的法律问题[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2 印卫东;论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D];河海大学;2004年

3 金辉;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周霁;论公司僵局及其法律救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洪维;健康就业歧视及其法律完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辛魏;行政即时强制的法律救济制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汪耀宇;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张智勇;论行政不作为违法及法律救济[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杨俊龙;商业秘密法律救济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滕月辉;行业组织处罚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12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812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6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