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入取得时效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8 14:20
本文选题:取得时效 + 独立性 ; 参考:《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民法商法化、国际法向国内法转化成为了时代的特征,这一切均源于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从属性。然而,虽然取得时效制度和诉讼时效被认为一同构成了传统民法意义上完整的时效制度,中国大陆却至今未将取得时效引入我国民法,并未承认取得时效能够作为一项合法的物权取得方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取得时效这一传统制度,并且在对国外经验总结和借鉴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在我国引入取得时效制度的正确道路。本文将主要通过对比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取得时效的演进过程及利弊分析进行一番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力求寻得取得时效制度与中国国情的最大契合点。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叙述本文的书写背景和撰写目的,介绍取得时效制度在当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以证明本文行文逻辑的严谨性和研究的正当性。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取得时效制度在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产生、在各国演进、以及在中国大陆立法层面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反复过程,以历史的视角更为清晰的将取得时效制度在学理和国情的激荡中的变革过程予以呈现。第三和第四部分则是对取得时效制度的构成要素、价值取向和使用范围予以学理上的论述,将该制度的独立性和价值较为客观地予以评述,寻求取得时效的普遍性价值。第五部分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综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发展趋势,从立法、司法和特别保留等方面具体阐述我国引入取得时效制度的可能性,论述取得时效在我国确立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and the deepening of China ' 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cess , the law of civil law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into domestic law have beco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义虎;取得时效制度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2 张义华;论取得时效制度的价值与体例[J];中州学刊;2004年03期
3 赵转;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孙志萍;应当建立取得时效制度[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冯忠明;取得时效制度问题探讨[J];法学杂志;2005年04期
6 冯桂艳;;取得时效制度研究[J];求实;2006年S1期
7 郭长星;;论取得时效[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4期
8 苗绘;;取得时效制度在我国的设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樊光裕;;取得时效制度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10 贾t,
本文编号:1815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81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