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阀治理
本文选题:明治维新 + 财阀 ; 参考:《清华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摘要】:财阀是家族所拥有的多元化企业集团。日本财阀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兴起,由富裕的个人建立的私人企业。它们借助政府的扶持,经营垄断性的行业,随后又进入了多元化发展。一直到二战前,日本财阀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的扩张,成为了举世注目的焦点,引领了日本工业化革命,使日本从一个封锁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现代的工业化国家。当今大多数世界一流的日本大公司都起源于战前的财阀。研究日本的财阀对理解当今日本模式的公司治理有重大的意义。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阶段,研究财阀的治理,对如何借鉴日本财阀的经验,更好地依靠政府对民营企业提供支持、予以控制,也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所选择的作为案例的财阀,包括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古河、大仓、浅野、藤田8个财阀。这些财阀在各类行业拥有并经营着大型的企业,对整个日本经济施加着强烈的影响。虽然各个财阀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多种多样,但是作为引领者的一流财阀在各方面一直是其他财阀追赶的对象和学习的样板。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选择三井、三菱和住友财阀的例子来予以说明和分析。 本文是在详细考察日本财阀历史的基础之上,从治理的角度对日本财阀进行研究,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1)财阀兴起。探求财阀家族最早的财富来源,以及在积累财富中的关键因素,如明治时期国营工厂的出售对财阀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多元化战略。并且简要回顾了日本财阀的历史。(2)财阀家族宪章。研究财阀对家族财富的处理和运用方面的规定,这是财阀能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和保证。主要选取三井、住友、安田和三菱的例子。(3)财阀职业经理人的作用。理解财阀如何利用人才来使家族财富保值增值。讨论职业经理人在财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列举了财阀中几个卓越的经理人成长事例。(4)财阀的组织结构。简述了早期的结构,详细分析商法实施后财阀的重组,以及在1910年前后财阀家族多下属体系的形成。从财阀结构的变迁中,分析财阀组织结构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5)财阀的控制。从控股公司对下属公司的控制角度,以及从财阀家族对职业经理人的控制角度分析财阀的控制,此外还简要分析了财阀银行的作用。 本文的结论是,财阀结构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有效控制和灵活发展的产物,财阀控制是排外的所有权与进步的管理的结合。
[Abstract]:The chaebol is a diversified business group owned by the family. The Japanese plutocrats were private businesses founded by wealthy individuals after the Meiji Restoration in 1868.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they operated monopoly industries, and then entered into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Until World War II, the expansion of the Japanese chaebol, both in quantity and in scale, became the focus of the world's attention, leading the Japanes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urning Japan from a locked agricultural country into a modern industrialized country. Most of the world's biggest Japanese companies today originated from pre-war chaebol.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Japanese chaebol to understand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the Japanese model. Today China is in the stage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governance of the chaebol and how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Japanese chaebol and better rely on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support and control to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chaebol select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8 chaebol, including Mitsui, Mitsubishi, Sumitomo, Yasuda, Gohe, Okura, Shieno and Fujita. These chaebol owned and operated large enterpris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exerting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whole Japanese economy.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ach chaebol is different and varied, the first-class chaebol, as a leader, has always been the object of other chaebol's catching up and the model of learning. So in most cases, the examples of Mitsui, Mitsubishi and Sumitomo chaebol are chosen to illustrate and analyze. Based on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chaebo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Japanese chaeb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 mainly involving five aspects: the rise of the chaebol. To explore the earliest sources of wealth of the chaebol family and the key factors in the accumulation of wealth, such as the role of the sale of state-owned factories in the Meiji period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ebol,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a brief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chaebol. 2) the charters of the chaebol family. I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unds and guarantee for the chaebol to develop further. Mainly select Mitsui, Sumitomo, Yasuda and Mitsubishi examples. Understand how chaebol use talent to maintain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family wealt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ofessional manag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aebol.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chaebol is list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early structure, analyzes in detail the reorganization of chaebol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ercial law, and the formation of multi-subordinate system of chaebol family around 191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chaebol'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from the change of the chaebol structure) the control of the chaebo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ol of the chaeb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olling the subordinate company by the holding company and the control of the professional manag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aebol family. In addition, the paper also briefly 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chaebol bank.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chaebol structure is the product of effective control and flexible development under a certa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chaebol control is the combination of exclusive ownership and progressive management.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279.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宁宁;;空间灾害宪章的法律问题[J];北方经贸;2010年01期
2 ;王宪章:圣诞献大礼[J];中国保险;2003年12期
3 孙爱仙;曾宪章: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五大战略[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年07期
4 江舟;古今名人元旦抒怀[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0年12期
5 张峰;股份制改造是惟一选择[J];新闻周刊;2002年36期
6 杨保筠;;潘辉注和《历朝宪章类志》[J];东南亚纵横;1988年01期
7 王菲;;浅议武力使用与国际法[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7期
8 苏小和;;王宪章:中国寿险第一人[J];财经界;2002年04期
9 刘正高 ,吴江;陈宪章博士&航天工程系统FMECA技术培训与交流会[J];质量与可靠性;1998年05期
10 杨占营;社会责任与企业宪章[J];管理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郁尧;;罗从彦生平及其家族述略[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张明;;安龙王宪章与辛亥革命[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3 颜立水;;历史上金门与同安一些家族互迁的缘由[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清芬;胡华;;家族结核病64例临床分析[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5 潘正才;陈定秀;;辛亥革命中的苗族将军王宪章[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6 ;首批中医骨伤名师——郭宪章[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歌;杨慧;高殿帅;袁芳;蔡青;王元身;徐群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第一受体GFRα-1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内表达变化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8 周双红;;家族主义——“侠”文化——女性意识——对“茶人三部曲”的三种解读方式[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贵生;孟征;孔宏智;陈之端;路安民;;从金粟兰中鉴定APETALAl/SQUAMOSA亚家族的成员CsAPl[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10 孙清萍;汪莉;易平;朱英国;;红莲型水稻不育系统花粉发育不同时期MADS-box基因家族的表达分析[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金;平绒家族新品展示秋冬面料风采[N];中国纺织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四大烟草家族正式组建[N];云南政协报;2004年
3 国风;家族的本质[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4 母晓洁;VAIO笔记本家族添新丁[N];中国电子报;2002年
5 张广传;青岛名牌家族越做越大[N];中国企业报;2003年
6 刘芳丽;牧草家族添新丁[N];中国特产报;2003年
7 乐琰;方铿家族拟出售时代零售 物美、联华或成潜在买家[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陈国全 特约记者 张利文;AK家族:半个世纪的一串传奇[N];解放军报;2010年
9 胡学兵;JDAM家族扫描[N];中国国防报;2003年
10 王建云;米格家族何时振兴[N];中国国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瑾;干扰素诱导蛋白200家族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鹏佛;清代湘乡曾氏家族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3年
3 柏贵喜;四—六世纪内迁胡姓家族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菁;南宋四洪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种靖慧;P2X家族受体在白血病中的异常表达及异常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6 苏启林;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公司治理:基于契约理论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李贵录;三槐王氏家族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苏克军;于无地彷徨—鲁迅作品中的“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宗韵;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新凤;日本财阀治理[D];清华大学;2004年
2 李艳妮;家族·家园·生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梁雄;广西地区肝癌高发家族HLA-A2与HCC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1年
4 王国彪;黄土高原上的“乡里伟人”——“高加林家族”论[D];延边大学;2004年
5 崔利梅;中日称呼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忠飞;帝国象征与地域社会[D];厦门大学;2009年
7 何彬毓;314例HBV家族聚集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规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王麟;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妇女的守寡与再嫁[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孟祥娟;汉末迄魏晋之际文学家族述论[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丁煜成;从虎婆到圣母的历程—玉库村村落信仰变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6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90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