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基于牛顿模型的港口腹地划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5 08:55

  本文选题:腹地划分 + 港口规划 ; 参考:《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无论是传统经济还是所谓的新经济,也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商品的流通都离不开港口,世界贸易最终还是必须通过港口来实现。回看改革开放30年,对外开放的窗口体现在中国版图上的就是一个一个的港口,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14个开放城市全部是沿海港口城市,中国港口的发展也可以说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现在,中国由南至北的海岸线上,遍布大大小小各类港口,每一个港口都是一个经济实体,既承接着国内国际的商业贸易——承担了我国进出口货运总量80-90%、装卸了95%的进口原油和99%的进口铁矿石,也引领着本地经济,港口经济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经济构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港口规划中,港口腹地规模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特殊要求。在港口建设过程中,如何用科学理论、模型与方法对港口腹地进行划分直接关系到港口布局规划的合理与否。本文对腹地划分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划分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分析制约腹地范围界定的关键因素为港口因素、腹地因素、港口与腹地联系因素,对现有划分方法的研究,比如行政划分法、圈层法与点轴法、隶属度法、区位商法和威尔逊模型等,在比较这些方法优劣势的基础上选择牛顿模型作为本文的实证划分方法;然后以广州港和深圳港为例,引入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将评价值带入模型得到腹地划分结果,并与断裂点公式的划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由于两港距离比较接近,所以腹地区分圆与其垂直平分线较近,且在较近区域内,腹地划分与其与两港的距离有关;在较远区域内,由于半径较小,所以深圳港的腹地优势慢慢显现;最后使用威尔逊模型对广州港进行腹地划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思路及方法。
[Abstract]:No matter the traditional economy or the so-called new economy, no matter how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port, the world trade must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port. Looking back a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window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reflected in a single port on China's territory. The first batch of 14 open cities in China announc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re all coastal port c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rts can also be said to be the epitome of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oday, the coastline of China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is full of ports of all sizes, large and small, and each port is an economic entity. Undertak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trade-undertaking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freight volume of China 80-90%, loading and unloading 95% of imported crude oil and 99% of imported iron ore, but also leading the local economy, Port econom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modern Chinese economy. In port planning, port hinterland scale analysis is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and special requir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port construction, how to use scientific theory, model and method to divide port hinterlan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ationality of port layout plann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 of hinterland divi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alness and reasonableness of the division method. Firstly, the key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definition of hinterland range are port factor, hinterland factor, port and hinterland connection factor.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the Newtonian model is chosen as the empirical division method, such as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method, circle layer method and point axis method, membership degree method, location quotient method and Wilson model. Then taking Guangzhou Port and Shenzhen Port as examples, the AHP is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the index weights at all levels, and the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the evaluation value is brought into the model to get the hinterland division result. Comparing with the result of fault point formula, it is found that becaus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ports is close, the hinterland division circle is close to its vertical horizontal line, and in the near region, the hinterland division is related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ports. In the far region, because of the smaller radius, the hinterland advantage of Shenzhen Port appears slowly. Finally, the Wilson model is used to divide the hinterland of Guangzhou Port, which provides a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 of thinking and method for future research.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52;U6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工;杨贺;;构建我国港口联动型应急物流体系[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6年10期

2 杨强;汪波;吕荣胜;;基于破坏性创新的环渤海港口战略合作研究[J];当代财经;2007年12期

3 邬德林;吕荣胜;;环渤海主要港口竞争力比较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雷权勇;;基于SWOT-PEST的盐城港口物流竞争力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7期

5 王任祥;发展多式联运 拓展港口腹地[J];中国水运;2005年10期

6 李学工;杨贺;;现代港口物流产业组织的空间布局[J];水运管理;2007年02期

7 蔡秀玲;林善波;;福建省港口腹地拓展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王莹;王健;;海峡西岸港口群腹地体系的空间结构模型——以经济地理学为视角[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薛芳;;南通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交通财会;2010年03期

10 汪传旭;;全球供应链环境下现代港口的关系演变与发展趋势[J];港口经济;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施国良;;加快内河港口建设 促进内河港口经济发展——对嘉兴内河港口发展战略的思考[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港口航运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列辉;;交通网络建设与港口发展[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张锋;林善浪;;西方港口体系化发展研究述评[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龚耀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升宁波港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港口航运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军锋;;宁波港腹地拓展与多式联运体系构建的研究[A];第三次全国城市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十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5年

6 韩景元;张广兴;郭宝珍;;京津冀港口腹地产业的联动发展战略[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王政;王成焘;张和豪;;非牛顿流体粘塑特性对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8 梁平波;;利用广西沿海港口优势 建设大型东盟物流中心[A];《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C];2005年

9 郭传光;;日照辖区集装箱非法载运危险货物现状及监管浅析[A];山东航海学会、山东海事局2007年度优秀论文专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宇航;加快向中西部拓展港口腹地[N];湄洲日报;2010年

2 吴宏雄;拓展港口腹地 迫在眉睫[N];福建日报;2004年

3 林森泉;扩大港口腹地做强临港经济[N];闽北日报;2009年

4 杜宏佳;厦门将港口腹地延伸到内陆地区[N];中国交通报;2004年

5 刘频;厦门海关:大港的背后“推手”[N];国际商报;2010年

6 章小芳邋孟欢;宁波拓展港口腹地服务内陆企业[N];国际商报;2007年

7 孟欢;宁波拓展港口腹地服务内陆企业[N];国际商报;2008年

8 记者 卢天娇 通讯员 黄桂美;海铁联运撑大厦门港口腹地[N];厦门日报;2005年

9 刘贵枝;合力拓展港口腹地 全力发展港口经济[N];闽南日报;2008年

10 周永峰邋通讯员 张磊;龙口港通港铁路建成试运营[N];中国水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匡海波;中国港口效率测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杨艳冰;基于博弈论的集装箱港口竞争均衡分析及宏观调控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冯社苗;陆港枢纽布局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曹前满;东北亚城市与海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顺梅;基于牛顿模型的港口腹地划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杨倩;基于广义运输成本的港口腹地划分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张胜仙;龙口港集疏运系统优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4 郎孔山;港口腹地范围界定方法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韩兆燕;青岛港与腹地经济发展互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6 刘国清;港口货源市场竞争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华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秦皇岛市港城系统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8 宋永亮;长兴岛港口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9 白煜超;基于吸引力模型的港口腹地划分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翁清光;福建省港口经济腹地拓展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1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021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0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