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保险法中保证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选题:保险合同 + 保证制度 ; 参考:《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保证理论是英美保险法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保证条款是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被保险人违反保证义务将直接导致保险合同终止。保证条款也是最大诚信原则在保险法中的具体体现,实践中对于控制保险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保险法中,仅有《海商法》对此作出明文规定,其重要性更未明确体现于我国《保险法》对一般保险合同的规定中。很明显,保证理论在我国的保险立法及实践中有待得到进一步深化。 本文在介绍了海上保险法中保证制度的渊源、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了英美法系保证制度的内容,理论上分析了保证制度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其核心之处在于通过深入分析保证的法律性质,提出合理的违反保证的判断标准及违反保证的法律后果。回答了采用何种规则才能使保证制度更具有公平性,更好地平衡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利益这一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借鉴英美等国的保证制度,针对我国海上保险保证制度的缺陷,结合我国海上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在吸取各国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海上保险法之保证制度的方法。 本文通过研究认为,保证制度在我国海上保险法中仍应存在。在建立和完善我国海上保险法的保证制度的过程中,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应在《海商法》中以定义方式明确规定保证的法律性质并明确区分确认性保证和允诺性保证。(二)我国海商法中不宜规定默示保证。(三)我国应明确规定保证的构成要件,这样有利于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此类条款的认定,也有利于被保险人对此类条款的识别和履行。(四)我国应明确规定判断是否违反保证的标准并进一步明确违反保证的法律后果。(五)在现阶段,有必要规定保险人对保证条款的解释说明义务。
[Abstract]:The warranty the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in the Anglo-American insurance law. The warranty clause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insurance contract, and the insured's breach of the warranty obligation will directly lead to the termination of the insurance contract. The guarantee clause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good faith in the insurance law,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insurance risk in practice. However, in the insurance law of our country, only the Maritime Law makes explicit provisions on this, and its importance is not clearly reflected in the general insurance contract provisions of the Insurance Law of our country. Obviously, the theory of guarantee needs to be further deepened in our country's insuranc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he guarantee system in the marine insurance law, analyzes the contents of the guarantee system in the common law system on the premise of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of the guarantee system. The core of it is to 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judgment standard of breach of warranty and the legal consequence of breach of warranty through deeply analyzing the legal nature of guarantee. The author answers the question of what rules can be adopted to make the guarantee system more equitable and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between the insurer and the insur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b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insurance market in China with the defects of the warranty system of marine insurance in China by referring to the guarantee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various countries' refor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perfecting the guarantee system of China's marine insurance law. 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 guarantee system should still exist in the marine insurance law of our country. In the course of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guarantee system of China's marine insurance law, the author suggests to realize i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 the legal nature of warranties shall be clearly defined in the Maritime Code by definition and a clear distinction shall be made between confirmative warranties and permissive warranties. (2) tacit warranty should not be stipulated in China's maritime law. (3) China should clearly define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the guarante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court's determination of such clauses in the trial of cases, and also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such clauses by the insured. (4) China should clearly define the criteria for judging breach of warranty and further clarify the legal consequences of breach of warranty. (5) at the present stage, it is necessary to stipulate the obligation of the insurer to interpret the warranty clause.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12.28;D91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梦;;从“运行论”的维度看保险法的最大诚信原则[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4期
2 尹超;;从目的解释的角度浅析保险利益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3 王莹;;论我国保险合同解释现状和完善[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4 章政;;我国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之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
5 宋硕;;车辆改变用途 发生事故难获赔[J];北京支部生活;2011年08期
6 侯泽福;郭雪颖;;从个案看保险近因原则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7 李利;许崇苗;;论合理期待原则与格式保险合同解释[J];人民司法;2011年02期
8 常琳;;论保险格式化责任免除条款的法律适用与合理限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旭;;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争议[J];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10 闫燕妮;;海洋货运冷藏一切险的正确理解——基于对一起海上保险合同案的评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丹;殷镇锋;;保险合同“代签名”现象及其治理[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2 郑金都;聂华元;;新《保险法》对保险合同的影响及保险公司的应对[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3 苏兆勇;;反思保险合同的解释规则[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4 李秀芬;;论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原则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5 韩丽萍;;法经济学在保险中的应用——道德风险对保险的制度要求[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肖海军;;论保险代理行为的效力与责任归属[A];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徐巍;;论保险人对责任免除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刘德福;朱文瑜;;论保险人之强制说明义务和投保人之如实告知义务[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9 周建涛;;基于当事人视角的法院解释保险合同的准确性与诉讼成本权衡[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10 杨宝华;;对新《保险法》下保险合同成立、生效与保险责任期间有关问题的探讨——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炯;是不是保险合同由谁说了算[N];中国保险报;2005年
2 张向军 吴良鹃;法律过渡时期的保险合同有约定应从约定[N];江苏经济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孙燕明;车主变更保险合同未改发生事故保险公司能否免责[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4 ;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N];中国财经报;2009年
5 ;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N];上海证券报;2009年
6 记者 方华;财政部明确保险合同相关会计要求[N];金融时报;2009年
7 张昕;客户看不懂保险合同,营销员在哪里?[N];中国保险报;2010年
8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人民检察院 尹国华 苏亚江;因保险费丢失虚构保险合同是否构罪[N];检察日报;2010年
9 记者 岳红革 通讯员 张俊养 马心心;细读保险合同“特别约定”[N];检察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姚慧;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规范保险合同案件审理[N];中国保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丽娜;出口信用保险合同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王强;保险诈骗罪定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朱凡;人的担保基本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崔凤骥;合同保证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李培良;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袁国际;期权合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初北平;船舶保险条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潘修平;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之功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赵明昕;信用保险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浩;保险合同特约条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沈思言;医师专家责任保险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李卫东;论保险合同的疑义利益解释原则[D];山东大学;2007年
4 盖琳;保险合同告知义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付超伟;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之重构[D];厦门大学;2007年
6 马玲;移动式钻井平台保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王识开;保险合同有利解释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岳然;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田龙;保险合同告知义务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廖一明;浅析保险合同解释中的合理期待原则[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0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020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