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沈抚城市间优势产业互补性发展的实证研究——以第二产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1 00:44

  本文选题:沈抚同城 + 产业互补 ; 参考:《改革与战略》2010年09期


【摘要】: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沈阳、抚顺两市的"同城化"是必然趋势。然而,同城不仅是地域的融合,更是优势产业互补的经济融合。文章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运用区位商法确定并分析了沈抚两市第二产业的优势产业,结果表明沈抚两市二次产业的优势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产业间互补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Abstract]: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speed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urbanization" of Shenyang and Fushu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However, the city is not onl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gion, but also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complementary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determines and analyzes the superior industries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ies in Shenfu City by using the location quotie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erior industries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ies in the two citi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On this basi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complementary development of superior industrie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基金】:辽宁省社会基金规划项目“基于沈抚同城化的石化工业园区构建研究”(项目编号:L07DJY092J)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永成;广州与佛山两市三次产业互补性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贵清;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形成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阿玲;泛珠三角产业互补性及其合作前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黄贤爱;产业同构与长三角地区整体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宇露;;基于产业视角的主产区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2 陆铭宁;;基于区域性分工协作的凉山“乌洋芋”产业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严康;;武汉市产业结构演变及主导产业选择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4 卢敏;何伟;;“西三角”经济圈构建中的利益博弈与共赢机制研究[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1期

5 严慧敏;谢鹏;;对产业安全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探讨[J];科技和产业;2008年08期

6 程宝栋;田园;龙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一个理论框架模型[J];科技和产业;2010年02期

7 仲崇文;曹华;;人工用材林的产业链化经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8 符贵兴;章蓉;;自主创新:产业壁垒弱化中的战略——以奇瑞汽车公司经验为例[J];当代财经;2006年09期

9 谷永芬;何记东;;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选择[J];当代财经;2006年12期

10 谷永芬;洪娟;卢立伟;;长三角都市圈服务产业的地区差异与地区竞争[J];当代财经;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史忠良;郭南芸;;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问题分析[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宋辉;;河北省“十一五”主导产业选择及优化模型应用研究[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肖雁飞;;创意产业区系统演进创新特征研究[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小瑞;张燕;;金融危机下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亮;王江平;;区域经济结构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朱健崖;;优化焦化结构,,发展焦化工业[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水连;;贵州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与探析[A];贵州省高效生态(有机)特色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孙田田;;浅谈贵州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A];贵州省高效生态(有机)特色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边莉;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王傜萱;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刘茂红;中国互联网产业组织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夏泽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卢晓彤;中国低碳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董爱军;信息产业链创新的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志虹;都市连绵区县域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及因应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晓丹;东北三省制造业集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嫦芳;FDI变动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孙刚;潍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许华斌;江西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赵志成;寡头市场串谋行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罗天;我国殡葬行业收费的法律规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磊;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翱林;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杨伟伟;大连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中小企业配套协作模式与对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9 牛亚丽;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与优化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威;可持续发展导向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中越,郭海涛;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初探[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2 唐志红;区域层次上的产业竞争力剖析[J];财经科学;2003年06期

3 顾朝林,张敏;跨世纪江苏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4 陈有川,蔡军;我国大城市功能转变及目标取向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3期

5 姜洪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城镇体系规划——对广东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6 胡海波;城市空间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常熟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04期

7 阎金明;国内外大都市带的发展经验及启示——兼论京津冀的联合发展[J];城市;2003年05期

8 宗传宏;大都市带:中国城市化的方向[J];城市问题;2001年03期

9 徐清梅,张思锋,牛玲,雍岚;中国城市群几个基本问题的观点述评[J];城市问题;2002年01期

10 甄峰,黄朝永;国内城乡一体化研究进展与思考[J];城市研究;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惠军华;;沈抚同城背景下抚顺市石化工业园区构建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3期

2 崔毅,王震良;提升广州市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5期

3 段瑞娟,郝晋珉,李伟,徐艳;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及区位变化分析——以北京近、远郊为例[J];生态经济;2005年02期

4 许永兵;贾强;;区位商视角下的河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工业六大支柱产业为对象[J];经济与管理;2008年09期

5 杨宗政;厚冰;;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定西市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西部金融;2010年08期

6 尹书通,张友略,苏长生;对广东省工业制造业竞争优势的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邱风;朱勋;;电力短缺对浙江产业集聚影响的实证研究[J];浙江学刊;2007年02期

8 甄建岗;王建中;王五祥;;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9 程宏伟;李想;;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区域差异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8年01期

10 刘彬;;江苏省产业集群的识别与判定[J];商业时代;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珏珏;李业锦;赵明;;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青;姚士谋;张落成;;基于区位商的长三角制造业优势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谢献春;杨木壮;李文翎;刘文华;;港口型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波动研究——以广州黄埔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丽华;林善浪;;我国软件产业集聚现状及其经济效益研究——基于城市数据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佳佳;雷红;梁云;左小德;;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6 李雪梅;党耀国;张玉兰;;江苏省旅游集群及其与竞争力关系的系统动力学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滕丽;蔡砥;;中国省域产业的聚集特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蕾;;从区位商视角论证构建城镇群的意义——以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范肇臻;刘赣州;;对东北老工业地区国有资本优化配置的思考[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10 师守祥;朱玮;;西藏旅游的产业定位与开发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天昊;粮食为什么会危机[N];粮油市场报;2011年

2 张凯双 聂昕;产业互补亦或资本多赢?[N];医药经济报;2002年

3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林昆勇;重视产业互补整合[N];广西日报;2006年

4 首席记者 吴晓松;仇和会见金边市市长[N];昆明日报;2009年

5 李奇安;宝健统一管理力促中国市场[N];商务时报;2009年

6 时报记者 杜薇;纺织企业跨区域合作 形成产业互补[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7 翁晓鹏 胡亚平 王鹏 邓柱峰;汽车汽配产业互补 广州佛山翩翩共舞[N];广州日报;2006年

8 潘英丽;黑龙江:聚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N];民营经济报;2008年

9 黄杰;郎咸平:中国民企该放慢速度了[N];中国经营报;2006年

10 记者 张云;俞正声韩正会见李小鹏[N];山西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备;论四川产业结构优化中的空间协调[D];四川大学;2006年

2 袁榴艳;新疆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彬;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许继琴;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谢叙yN;上海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康银劳;基于自组织建模的成都GDP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测度和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叶文忠;基于集群式创新优势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张青峰;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姚敏;中国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金兴;区域分工理论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D];厦门大学;2009年

2 彭洲;重庆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宇;湖南省物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晓珍;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玉海国;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状况分析[D];河北大学;2006年

6 陈治人;闽台高科技产业互补合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郭海燕;黄河上游典型地区——甘肃、宁夏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黄国华;宁、沪、杭三角区生产者服务业错位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曹培红;企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10 潘莉芳;武汉市产业集群的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46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046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6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